读了一篇“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一文联想到的

“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一文讲述了有躁郁症的天才金晓宇的真实故事。2021年11月11日,金晓宇父亲在送走去世妻子的殡仪馆里,给《杭州日报》的倾听人生打了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从而一个鲜为人知的天才翻译家的故事浮出水面。在这里也不复述,想必已经有好多人知晓了。

由此文中的金晓宇,我联想起我曾经的邻居,20多年前,一个和女儿同龄的女孩-小格格,女孩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女孩却是天生的与众不同,除了非常的有礼貌,见面主动打招呼,但是明显的与正常孩子存在差距,无论是玩什么东西还是学什么东西,女儿比他要小几个月,她却依赖性的经常叫姐姐,她妈妈纠正几回还是忘……可是一楼有个精通吹拉弹唱的爷爷,发现了格格对音乐的敏感与热情,我知道这个爷爷连带孩子和她父母一起点播了几回。至于后来什么情况不太知道了,我们买了房子,搬家了。但在我记忆中这个女孩子一定能开发出属于她的那份独特的潜在的能力。

还有就是我的一个学生-耀耀,他现在已经五年级了,他由原来的学习跟不上,动手能力跟不上,包括手工绘画等,课上他也经常焦躁发脾气,但是他却有复读机一样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三年级一次上课他来晚了,他就会汇报,他去做什么了,和谁去的,去哪里了,表达得很刻板却很明白,当时令我吃惊他的表现。2021年年后没有如期开学,由线下面对面上课,变成线上教学,三个多月的网上授课,包括微课堂,可以重复收看,重复学习。等到六月份,复学一个月,期末检测了一下网上教学效果,特别意外的一件事情发生了,耀耀每个科目都以最高分在班级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他有没被发现的其他同学不具备的一些能力和品质,应该包括意志力、自制力和反复学习能力等等,当然这里肯定也有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由于花期长短不同,开放早晚和方式不同,花朵大小、颜色不同,开放季节也有不同,有的花四季常开,有的如昙花一现。不禁想起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来为我今天的所感所想做个结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一篇“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一文联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