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的能力是伪能力

趁着过年,良叔放纵了自己一把,昨天刚刚打了一场球,今天忍不住受朋友之邀,又下了一次场。

早上赶到球场时,巧遇一位朋友,他一个人来打球,我便让他与我们同组。(我们已有三个人,四个人刚好一组)

那个朋友,我和他打过几次球。

他年纪很轻,才学球不久,水平也不高。

有一个洞,距开球台160码的地方,有一个宽约120码的河。

也就是说,如果从开球台,要打足280码以上的距离,才能越过那条河。

我们三个人,都是先用短铁杆,把球打到河边,再打一杆过河。

轮到那年轻人,他抽出一号木(最长的杆,打的最远),准备开球。

我们三个人都很吃惊。

因为,哪怕一个初学者,用一号木开球,距离一定可以超过160码。

但是,就算是一个职业选手,距离要打到280码以上,也不是个容易的事。

也就是说,这年轻人,用一号木不是为了“过渡”,而是准备直攻到河对岸。

结果,第一次开球,小白球应声下水。

他不服气,又开第二次,下水,第三次,下水......

最后,他不得不放弃野心,到补球区补球。

每下水一个球,按照我们的规则,就要罚2杆,他下水了三个,在补球区打球时,已经是第8杆。

而我们三个人才是第2杆......

后来我问他:明明知道距离有280码远,为什么要直攻?

他说:以前在某某球场,自己曾一杆打了280码的距离,所以觉得这次应该也能打到......



美籍华裔投资家、美国喜马拉雅资本董事长李录,曾说过一句话:

“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意思是说:

如果你声称自己拥有某种力量,就要明确地知道自己力量的边界,这样你才算拥有这种力量。

比如,一个大力士,他的能力是如何界定的?

那就是他必须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能举多重的杠铃,再多就举不动了,他才算拥有这个能力。

否则,他宣称的能力就是一种“伪能力”。

李录这个说法,非常耐人寻味。

更耐人寻味的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人会没有这种边界感?

就像我上段说的年轻人,为什么他会相信自己没有的能力?

答案就是,他忽略了一个词:“正常情况”。

就拿打高尔夫球来说,凡是打过几年的人,多数都有一杆打到280码的经历,但这种经历少之又少,而且充满了运气成分。

要么是一个很大的下坡,要么正好是顺风,要么球弹到马路向前滚了很远......

这些要素,都是属于球手能力范围外的东西,它们不应该被算在边界内。

但高球新手,往往会当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去处理一些自己能力根本涵盖不到的难题,最终只会失去更多的杆数。

而我们这些老手,却对“正常情况”有着充分的理解。

比如,我会记录近50场一号木的开球距离,其中可能有210码的,也有280码的,但这两个数字的出现频度很低,不是“正常情况”。

出现最多的数字是在230码—260码区间内,概率上叫“中位数区间”,这个区间就是我在“正常情况”下的参考标准。

所以,为什么我不会像那个年轻人,去直攻280码的距离?

因为我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我的边界就是260码,再远,我就打不到了。



我们可以再发散一点,人生也是这样:

认清自己正常情况下的能力边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这种边界,虽然不能像打高尔夫球那样以数字来量化。

但是,在和各种事物过招后,你必须认清自己几斤几两。

否则,劳而无功是大概率事件,还会让自己沉浸于痛苦之中。

真的是很巧,我打球回来,就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这个读者的痛苦和焦虑,已刻画在字里行间,想必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心语写照。

这种痛苦和焦虑的本质就是,心存太多与能力不匹配的欲望。

这里所说的欲望不是指金钱、美女、美食,而是想成为一个卓越者的欲望。

这种欲望,脱俗,有情怀,但又极具杀伤力。

在这个欲望的驱动下,你会不断给自己加码,而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最终不但负重难行,还会越来越自我鄙视。

你问我怎么办,我能给的建议就是:两杆过水。

如果你明知道一杆打不了那么远,为什么还要强求自己?

所以,你要先确定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如果,你真的还无法确定,那么先把你那些满满当当的规划,划掉几个,找几个可以达到的事先做,哪怕只做一件,先扎扎实实地把它做好。

如果有精力,再去一点点加码。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焦虑感,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能力边界。



我知道,划定能力边界,有可能会让你有“怂”的感觉。

年轻人心都很大,总想一口吞下万种精彩。

但是,很可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总有条你永远跨不过的护城河。

你可能会说马云,马化腾,马斯克,他们的边界似乎广袤无垠。

但你也要知道,他们都不是你的“正常情况”,只是他们的“正常情况”。

就像良叔认识一个打高球的朋友,天生神力,每一杆都能开出300码。

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羡慕,你可以无语,但是却不能把这当成自己的能力边界。

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正常情况的能力边界只是260码。

良叔还认识一位知名的大咖,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是一家咨询公司的董事长,不但要经营公司,还在某个知识平台上开语音课,每天一期。

除此,他还经营一个公众号,每天一篇优质的原创文章。

此外,他还去给企业讲座,去参加种种商业活动。

我刚刚从体系中出来时,也想学他。

不但经营一家培训公司,还自己去企业培训,每天强迫自己写一篇原创长文。

可是,没多久,我不得不承认,我实在做不到,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

这种超越能力边界的做法,只会让我苦不堪言,不得已,我只能退回自己的能力圈内。

把培训公司让合伙人打理,减少自己培训的次数,每周只出2-3篇原创长文。

是的,这些就是我能力的边界。

承认了这并不广阔的边界,也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不可能像那位大咖那么优秀,但这毕竟就是事实,毕竟我只是个普通人。

承认了这些,自己的焦虑感也减少了很多。

而且,有时发现边界还能再拓宽一丢丢,反而能带来很大的惊喜。

就像我在原来边界的基础上,发现每天还可以抽出个把小时,写篇千字小文,虽然榨干了自己,却有一种富足的快乐。

就像你现在看到的这篇小随,就是良叔能力边界的最后一点缝隙,所以,如果可以,请为我这个普通人点个赞吧。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边界的能力是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