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湾的故事 (前奏)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喝了点酒,聊到了暑假我们俩一起在老家的一些事。

一晃十年,我早已习惯了不在家乡的生活。现在想来,真有无数感慨。

初来父母打工的城市,我只有十一岁。也算是很幸运的了,我童年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老家度过的,所以农家孩子爱自由的天性似乎扎根在我的骨子里。

我清楚地记得,离开家乡的最后一个夏天,奶奶挂断那部红色的电话机时,先是愣了一会儿,紧接着蹲下来理理弟弟的衣领,拉着旁边的板凳搂着弟弟和我坐到一起,

奶奶对我和弟弟说:“你们俩马上要去找你爸妈了”,

我说:“是放暑假去玩儿吗?”

“不是”。奶奶摇了摇头。“你爸爸刚刚打电话过来,要把你们俩接到他那儿读书,就不回来了,以后家里就只剩下我们两个老的了。”

我不假思索地说“我不想离开奶奶,也不想离开这里的同学”。奶奶微笑着,半晌也没有回答我。那时候,我并未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去的消息,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年,这中间也没出过什么远门儿,加上年纪还小,情感尚未成熟,不懂伤离别的痛苦。

之后的那段时间,爷爷奔走替我们姐弟俩办理转学手续,去镇上找了表姑父三次请他帮忙办妥。我微微有了一点要离别的意味。但也还是肆无忌惮地在村庄里面跑来跑去,离开对当时的我来说,还很遥远。

我仍记得的是,期末考试的那天,方芳送我一颗粉色的爱心,用红绳子拴着,这个我到现在还留着。我在纸上写着一些离别赠言,嘱咐她们我一年后就会回来看她们。当时天真地以为很快就会回来,遗憾的是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她们几个了,现在想想还有点心酸。

那个暑假,我离开了。爷爷带着我们坐上一辆银灰色的面包车,奶奶趴在车窗上不断地嘱咐要给她打电话。村口小卖部的陈爷爷塞给我几瓶牛奶,叫我留着和弟弟一起路上喝。车开走的那一瞬间,我趴在后窗上看着奶奶和村里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由得觉得一切将要失去,我可能真的要离开这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了。

十年之前,远方大概就是父母所在的城市,所以一到过年就盼望着能与她们的距离近一点。

十年之后,有一天汽车呼啸而过,我就离故乡越来越远,所以故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心里的远地,原因是再难回去那个我熟悉的地方和我苦心求索的过去。

如今,我再回去时,早已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只留下残余废墟和山水土壤。从前村子里看不见四个轮子的车,现在连村子也不见了。

来城里十年,我也是坚持每年都会回去一两趟,不为别的,只为看看家乡的风景,听听人们亲切的乡音,尝尝曾经最爱吃的野果,我的骨子里有一股热血仍属于这里。

我心里对家乡是有着很深的感情,但如今回去似乎不大住得习惯,每年都特想回去,但住了两三天就不太适应了,又立马买票回到了常住的城市。

那朋友说,这很正常。虽然心里仍然把故乡当做自己落叶归根的地方,但是你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也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一切,其根本原因大概是你的家人都在这边,亲朋好友也在这边,所以你人生的大部分故事和转折点也都发生在这里。故乡对你来说所寄托的也只有山水和儿时的零碎记忆。

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就像北上广深的奋斗者,他们也许会因为工作太忙,车票太贵而放弃回家,所以在出人头地之前,这里成为她们证明自己的寄托。她们的梦想在城市燃烧,爱情在城市产生,更有者新的生命在城市诞生。在他们没有站稳脚跟之前,她们把家乡当做是游子的栖息地,只能远观,不可久留。一旦有了能够继续下去的物质基础,家乡就将成为他们落叶归根的地方。因为城市里有一些他们放不下的东西,所以目前他们是浮躁的,但终有一天,这种情绪将会越变越淡,直到被思乡的情绪掩埋。是的,每个人都与故乡有割舍不掉的情缘,在外面呆得再久,灵魂还是想着要回归故土。

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是希望拾起我记忆中的诸多念想,我希望它们永远地被记住。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己亥年岁末 | 爱吃香菜是小青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家湾的故事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