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精神胚胎的成长: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029 精神胚胎的成长: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人从来到这世界,身体的成长从未驻足,但心理的成长却可能停滞很久,直到人填补欠缺的营养。

本期要提到的是“精神胚胎”这个概念,这是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提出的。

玛利娅·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著名医生、幼儿教育家、哲学家与慈善家,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意大利“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蒙特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引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特梭利协会或蒙特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特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包括中国。

蒙特梭利教育法,可以提炼为“爱”和“自由”两个词。

爱不必多解释,而自由就是,尊重孩子的自发选择,由于我仍关注投资、创业咨询,且对教育行业感兴趣,曾留意到“蒙特梭利幼儿园”、“蒙特梭利儿童之家”,感兴趣的同时还顺带用在线地图一看,惊奇地发现我所在的二线城市居然也有不少,看了一下全国地图搜索结果,保守估计轻松破百,后来听心理咨询师课程时也听咨询师推荐过蒙特梭利教育法相关的书,想必,在国内已经很流行了。

“精神胚胎”内容的概括:

1、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粒种子。

2、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植物种子的发育,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养料,而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的养料是“感觉”。

3、精神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会驱动孩子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孩子的自发选择,有深刻含义。

精神胚胎,其实很好理解了。

这里说说精神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感觉。

感觉,是“我”和其他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举例,最常见的身体感觉:

1、视觉,就是眼睛和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产物。

2、触觉,是身体和被触碰事物建立关系的产物。

不那么常见的,比如对相互连接世界的感知力。

1、举例,比如创业者看到一个现象,立马反应是有无商业解决方案、要不要做这生意,以及从感觉上看好不好、值不值得做。

2、举例,比如投资人看到一个生意,脑子里开始转悠、评估生意能否赚钱、赚钱多少、盈利是否长久、赚钱难度……等,以及感觉值得投入精力、金钱与否。

按“精神胚胎”说的内容: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他活在丰富的感觉里,让他接受生活中丰富的外界刺激。

然而……大道至简,这话说的没错,可现实往往践行的是另一种说法“道理很简单,就是做不到”。

更常见的情况是:“如果你的感觉被破坏了呢?”

想象这个画面。

不管时节是冬天、秋天、还是夏天,估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回忆,自己穿着长袖和厚实的衣服,热的汗流浃背,感到十分难受,这一身穿着简直就是遭罪。

这一身遭罪的穿着真的是小孩自己的点子么?其实是家长的固执,家长会说,因为孩子体质差,得多穿点,这才不怕冷。

还有一种景象,估计不少人都有亲身经历了。寒冷的节气,比如说冬天,当你准备出门,妈妈说,天冷,多穿点儿。

你回答:我不冷。

妈妈说:我都冷,你怎么会不冷?

以上,说的就是: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每当大人尝试这样干涉小孩时,小孩自身的感觉就被破坏了,小孩的感觉,是他和其他事物建立联系的产物,当大人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小孩,就等同于切断了孩子和其他事物的直接关系。

如果有读者还记得前面提到过某些因感觉被破坏,切断了和自己感觉之间的联系,由此导致问题的案例,相信很容易理解。

任何训练都需要回应,感觉也是。当人和一个事物建立关系,产生一种感觉。(比如,小孩穿了毛衣,在秋天就感觉不冷了)却得不到合理回应,无法确认感觉是否真实——因为被家长阻断了(家长硬逼小孩必须加衣服,实际上小孩早已大汗淋漓),时间长了,人会逐渐不信任自己的感觉(每一次感觉热,可家长和外界总是在告诉你“你不热”,当周围所有权威意见和你感觉告诉你的不一致,你会怎么做?),和自己感觉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弱,再到后来可能就会和感觉完全断掉联系(你屈服了,认为是自己感觉告诉自己的有误,选择听从身边的权威人士,并且逐渐发展出这样的模式,不看、不关注自己的感觉,但非常在乎身边人的意见和外界观点,用它们来指导你的生活)。

大部分时候,父母只是出于“无知的好意”而对小孩过度管教,可即便父母读懂了蒙特梭利教育法,想做到,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一切违反人本能的做法,哪怕是有益的做法也会引起人本能地对抗,换句话说,这叫“我知道这样做更好,可我就是不愿意”

而蒙特梭利教育法破坏的就是抚养者们的自恋。

我们曾提到,人的本能之一是“向好”,尤其是期待“我是好的”,并渴望获得周围环境对此的积极回馈。而抚养者作为大人,很容易认为,成年人比小孩经历多、懂得多、社会地位高,“小孩子有啥比我强的?”,所以如果我们出现冲突和争执,基本上都是小孩子的问题,小孩子需要被改变,所以“我要知道你、管教你、约束你,总之,得听我的”。

而父母管教过多,结果就是孩子和事物的直接关系被破坏,孩子的感觉被破坏了,孩子的精神胚胎也因此难以充分发育。

需要承认的是,孩子确实应该需要保护和监护,需要适当管教,可管教又会破坏小孩的感觉,怎么办?。

蒙特梭利教育法给出的提议:把管教限制到尽可能少,但是必要的程度。

 “精神胚胎”说背后的假设:

每个生命的精神胚胎充分发育的话,都会成为他自己,活出一个人生命最“亮”的色彩,这会很美。

相反,管教理念意味着,我不相信你的精神胚胎,我认为如果不去引导你指引你,任你自由发展,最后你有可能发展的很"坏"。

如果看常见的例子,比如说某些家长对子女管束特别严格,甚至连职业路线……等都提前操心,如果父母本身不是杰出精英外加确实能力出众(真正的精英自己有过大量成功经验、不外传的家学,确实育人效果明显),父母的心里可能就是这个假设“我不相信你凭你自己的眼光和发展,未来能超越我们的规划”。

管教和自由的背后,实质是对人“生命力”的惧怕,人的生命力,某种意义上如同深渊一般(因为难以预测未来会推动人向什么方向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029 精神胚胎的成长: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