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一周

这一周很忙碌,自找的忙碌。

周一完成编的试卷上交。

周二完成童书共读作业,心虚上交。因为作业里没有实战经验。

周三完成两份公益群的表。

周四带着孩子们体制测试。在太阳底下两个半小时,身虚。

周五完成学校的表格。

这段学校因为应付体质测试,感觉孩子们心很浮躁,没有上一周的淡定。平时晨诵里,孩子们很享受早晨的互相问好,在编织的过程里,大家很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这一周的晨诵,总有几个孩子不尽人如意,走神或者说话。

想到南明学校,孩子们每天安排得很紧凑,但是非常有秩序而不乱,活动课,舞蹈课,文化课衔接得恰到好处,孩子们也不会因为上一节的活动课影响下一节文化课,这是为什么?刻意练习,训练有素的结果。我们平时的校园生活单调枯燥,突然间增加的体育课让孩子们更加放松自己。我们的课堂训练不够,因而习惯不好。下课了,孩子们全部出去,大部分都不会准备下一节课需要的课本,除非老师特地提醒。虽然这些要求一再强调,但是孩子们依然不改变,责任在于老师。下个周一把这些要求一一列出来。课前,上课,下课准备什么?随时关注做得好的孩子,编织进晨诵绘本阅读里。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长期的坚持。制定了要求就要实行下去,不能因为孩子不断出现的反复而降低要求。

课堂上该如何保持智力的紧张感,课文的学习需要引导孩子们不断思考。有些问题抛出后,不懂的孩子会出现纪律问题,或者走神,如果是一些竞赛性有趣味性的设计,孩子们会很喜欢,但是一旦到了朗读课文时,有很多孩子马上陷入无聊状态,这是为什么?不要齐读,而是开火车一个个读吗?这样的读书可以检测到不同层次孩子的朗读情况,同时也会因为孩子的声音小,有些孩子马上松散了(课堂到处是问题啊,抓狂)!

如何做到训练有素?思考当中。

再说个人的阅读。这周的阅读很缓慢,再一次读苏氏,发现自己是不会结构性阅读的成人,不懂在阅读同时进行思考。经典的书籍需要不断咀嚼,运用到自己身上实践。前几年读这本书没有这种感悟,姗姗来迟的反思。读常丽华老师的课程叙事,处处有苏氏的影子,思维课,自然中唤醒某个词语,常丽华老师已经把苏氏的精髓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新到的书《种下一间教室》。在疲惫的中午读一会儿,带给我的是精神上极大的冲击,我们的孩子虽然是农村的多,但他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我在自己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

这一周的健身基本都是在学校里进行,借着孩子们的体质测试,每天和孩子们一起锻炼身体,本来就不重的身子,感觉更轻了。吴老师,你羡慕不来的。

下一周捏造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