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制度到底何如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加之“择校热”的升温,义务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各地相继出台了县管校聘政策以及优秀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北京还出台了“共享教师”新政。在追求教育优质资源均衡的大背景下,师资队伍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创新,优质师资的流动实现了多元化,教师流动机制正成为激起教师向上的动力。教师轮岗分为在学区内和跨区两种方式。义务教育的公平是我们的理想,为了保证我们理想的现实可行性,我们必须建立在一个合理科学的制度平台上,如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教师轮岗制度的推动,可能会造成许多其他的问题,使我们背离初衷,而引发一系列教育问题。


一、教师轮岗制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也是教师轮岗制度出现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使得优秀得教育资源成为人们争相抢夺的对象,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择校热”这一浪潮,学校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又掀起了学区房的热潮,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高价购买又旧又小的学区房,只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所以,教师轮岗制度的出教师轮岗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平衡优势教师资源,减缓“择校热”等问题。

国家出台任何一项制度,必定有一些考虑,而这些制度也有其价值的存在。教师轮岗制度的出台,在本质上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接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对于社会整体的教育情况来说,教育分化还是十分严峻的,主要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的教育差距以及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置,都是西部边远地区无法比拟的,同时,师资力量更是天壤之别,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有大量的人才聚集,而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大山里教学,所以这也导致了教育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差异存在的。而在某一个地区,也会存在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差异,重点中学自然有着这个地区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些也是我们为什么挤破头的想进入重点中学的原因。“重点校”政策也致使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有限的教育经费只能大力扶持那些重点的学校,这也在无形中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因此,我们通过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的教师也可以有去其他学校交流教学的机会,也给了更多的学生接受到良好教育资源的机会。

近年来,某些地区出现了一些不规范办学的现象,比如某些学校实行升学考试,择优录取,然后收取高价择校生;有的学校以各种名义办实验班、特长班,以此收取高昂费用。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我国某些农村地区教师学历偏低、素质有待提高,专业能力不强,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城市老师虽然具有高学历,但长期的教育教育会让部分老师产生倦怠感,这样也会导致教育水平得不到提高,教育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这项政策也是为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防止教师工作产生倦怠,教师轮岗制度会让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发生改变,从而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

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往往受到这个学校教师水平的限制,好的基础设施,大量的资金支持固然重要,可优秀的教师往往更能使一个学校走向辉煌,甚至一个杰出的教师能带动一门学科的腾飞,因此教师也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校方、家长和学生们看重。而很多普通学校正是缺少了好的教师资源才在众多名校中显得“普通”,而教师轮岗制度也恰恰给了这些普通学校一个机会,把优秀的教师交换过去,借助他们的力量,帮助学校提升弱势学科的专业水平,从而推动这些学校好的发展。

教师轮岗制度下的教育困境

但是当前,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一些学校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不愿委派优秀教师外出交流;许多老师长期在某学校工作,不愿去其他学校交流,特别是不愿意从工作环境优越的学校到偏远且环境艰苦的学校去;外出交流的教师因工作关系还在原学校,在交流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服从交流学校的管理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轮岗制度的问题所在。

师生之间的适应是个长期的过程,贸然的把老师进行交换,老师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重新去认识自己的同事,了解熟悉自己的学生以及适应这个学校的教学模式,这些改变都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在原有的环境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但有可能只对本校的学生起作用,换了一个新的地方,面对许多新的面孔,可能一切都会改变,一个优秀的老师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蹩脚的老师。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适应是双方相互的,学生也在适应老师,如果频繁的更换老师,那么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教师轮岗制度的实行,对于教师来说,无形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不便,许多教师将会离家更远,花费大量时间在通勤路上,而照顾家庭、子女、父母的时间便会减少,使得教师的心情受影响,未必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因为不会在此地待太久,而采取消极对待的状态,这样的话,不仅对教师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此外,这一制度是强制执行的,很难不让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许多教师很难理解为什么轮岗的是自己,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重视,没有被尊重,或者是觉得自己表现太差,才会被安排去轮岗,或者认为有什么内幕或者潜规则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试问:在这样的心情状态下,怎么能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呢?

学校的声誉和专业水平也是其中一大问题。学校的誉的获得,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的结果。而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必定对学校声誉和专业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学校的声誉会因为优秀教师去轮岗而受到影响,而学校这一专业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如果说教师轮岗制度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那么重点学校就应该遭受损失吗?它们的发展不也是很重要的吗?它的停滞不前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损失。由于教师轮岗制度而导致的平均主义,虽有利于均等,但同时又造成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划一和僵化。

一个制度开始实行,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实施机制和体系。很显然,教师轮岗制度缺乏科学的选派轮岗教师的制度,如此一来,这项制度的实施只剩下了“强制”二字,更加会激发教师的抵触心理。该如何选派教师,选派哪位教师去交流,都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体制,而作为一个学校的负责人,真的愿意将自己最好的资源,最优秀的人才送往其他学校吗?那自己学校的教育质量又该如何保证?大家往往都不愿意去交换,但又不得不去,那么谁去将是一大难题,大家人心惶惶,也会加剧校园内同事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针对轮岗制度困境的探究

如上文所言,在现有的制度下推行教师轮岗制度将会产生道德风险、消极抵抗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同制度之间的冲突,有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矛盾,学校特色减弱,弱势学校也未能真正的得到提升和帮助。所以我们在推行这一制度时,应该注意一下的三个方面:

1.确立健康有序的流动机制。师资调配工作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科学流动必须做到谋划在先,统筹考虑区域内各校对管理干部和各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师资调配过程中,既要做到按章办事,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又要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体现工作的灵活性,从而使区域内师资结构更加优化。

2.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师资流动见成效,关键在于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参与流动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流动师资的考核,而且必须事先拟定考核监督制度,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对流动者实行严格的考核,而不是因人而异凭感觉打分数,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要通过考核,把认真工作的校长和老师甄别出来,给他们相应的荣誉称号,以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师资流动这项有利于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举措,如要长期坚持,关键在于有效运用考核结果。其实,无论是校长还是一般教师,如果他们在流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应有的奖励和荣誉,抑或通过考核获得了岗位和职务晋升,都会大大的提高工作的热情和幸福感。比如话可以大幅度提升边远地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工资标准,向优秀教师发放到边远地区的工作补贴和交通补助费;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教师居住问题,积极为教师交流创造利好的物质条件。这些举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教师内心的抵触和不平的心情,会教育事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轮岗制度到底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