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思考

%跟许多同事一样,在学校邀请崔成林教授来之前,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知半解,甚至还认为学校大张旗鼓地让所有老师都运用这种模式不太合适,尤其像我们音乐,小组合作的座位排列非常不利于上课的组织教学,学生们头对头坐暨方便了说悄悄话,也方便了做小动作,让老师多费许多口舌管纪律。

可是听了崔教授的讲座和刘主任的评课及于丽娟老师的讲课之后,我稍微明白了那么一点点:

1.意义所在。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乐于创新的精神,还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互相取长补短,以优带差,报团成长。这是未来教育的总趋势,是让课堂更加高效的有利工具和手段。

2.怎样操作。

通过崔教授的讲座,我感受到深度学习的小组合作教学重在思维而不是形式。座位的排列是为了方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讨论,所以不能拘泥于一种座位排列方式,也不能在人数上限制地太死,很多时候,俩人组这种基础的小组合作或许更方便更有效。

具体操作起来,我认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在课堂设计上动脑筋,这个知识点怎样设计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这个环节怎样能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边"做"边"学边思考边探究?这个问题怎样设计才能让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效?这些是老师在课前应着力准备的。说到底就是备课,老师在课前做足功课,才能在课堂上朝向更有效的方向开展基于深度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

3.与学科特点相融合。

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科的特点随机地改变。我认为,音乐课上首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励,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举手唱歌的分别给个人和小组加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促进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按音乐素质的差异重新划分1、2、3、4号,由乐感好的1号带动乐感差的4号;小组内成员根据特长合理分工:有唱歌的,有伴舞的,有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还有拍手或跺脚来打节奏或指挥的……只要老师用心,一定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学科特点融合,打造高质量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去实践去研究去开拓,不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到,不受不同的声音所影响,执着而坚定地走下去,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姹紫嫣红的新课改之春!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