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考核卡

妈妈考核卡

      晚上丫头给我做了这张卡片,表现好的话,就可以打一个洞,攒够20个洞洞就可以换礼物,上面画√的是另外一项要求,忘记是什么了,也是攒够就可以换奖品的……

      这让我想起了学校林林总总的奖票、印章、贴画,以及之间的兑换关系,最终可以换礼物,或是评奖。

      洗漱的时候,我告诉她有点晚了,她说你催我就不能给你画√,你就不是好妈妈了,我说,我是不是也需要给你做一个卡片,磨蹭了就不能打洞,就不是还孩子了呢?

      一切都是条件性的,还是让我们都相信不论发生什么,彼此都是值得被爱、被尊重、被支持的,都有机会和意愿做得更好的自己呢?

      始终记得那个给在自家门口踢球的孩子们物质鼓励,而最终让他们不再那里踢球的老人的故事,通过物质,通过内在需求的外化,而让本身的、原本具足的动力消失,是现代教育最令人担忧的部分。

    我们小时候,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分数似乎在小学初级阶段不那么强调了,重点在习惯的养成,这些只是口号。外化的衡量方式,始终没有改变,学习的真正意义,对知识的最内在渴求,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对人生的规划……依然成为他们未尽的功课。

    这一切最终给家庭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平衡这一切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帮助孩子挖掘内在真正的动机和兴趣,如何保持一个原本有着鲜活创造力、想象力和内驱力的个体,不被格式化?

      这一切都需要更多的创造力、更多的智慧去面对,去化解,但我们自己怎么才能去格式化?不落入原有的模式中?回到问题的根节点,滋养、放松的自己,合适的环境,不断清晰的自我觉察,才有最终脱离恶性的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的考核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