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尤里卡》

你为什么会迷茫

在开始讲解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遇到过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不破坏黄金王冠的前提下,如何确认王冠是否被掺假呢?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通过测量王冠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它的密度,并与纯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可是,王冠是不规则的物体,精准计算它的体积并非易事,阿基米德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当他进入灌满水的浴盆里沐浴时,许多水“哗哗”地溢出,阿基米德突然想到,浴盆里所溢出来的水,其体积应该正好等于自己身体的体积,这就意味着,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可以被精确测算的!

阿基米德高兴得从浴盆里跳了出来,光着身子在城里裸奔,并且一路呼喊着:“尤里卡!尤里卡!”

尤里卡,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我发现了!”

《职场尤里卡》是一本解答职场困惑的书。在职场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困惑,希望我们能找到正确答案,并且高喊出“尤里卡”。

作者“科学家种太阳”,本名为沈杰,出生于1985年的他,2008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学专业。科学家种太阳是果壳网的心理学达人,其微博同名账号,粉丝接近七百万。

作者曾毕业五年内年薪达到100万元,作为一名年轻人,当时这个收入可以说是太让人羡慕了。可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个小有所成的人都必定有其超乎常人之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的职场秘籍。

01

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迷茫。

其实,没有谁的人生是规划好的,否则也太无趣了。迷茫是好事,迷茫说明年轻,说明在等待突破,而年轻就是财富。

可是,人为什么会迷茫?

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即“认同感”理论。这里的认同感指的是自我认同感,即关于“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答案。这个答案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个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得到的。

詹姆斯·马西亚(James Marcia)的自我认同感发展理论认为,在职业方向上的自我认同感,其状态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描述,即探索水平、认同水平。

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索水平和认同水平都高,就会出现认同感获得。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充分探索过一些可能的行业后,高度认同其中某一个。但事实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法也是会变化的,这个状态也只是阶段性的,不是一劳永逸的。

探索水平低,而认同水平高,就会出现认同感早闭。

即未经过充分探索就过早认定了某一个选项,于是停止了对新事物的好奇。

探索水平和认同水平都低,就会出现认同感扩散。

指从未探索过,也没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这是所有状态中最糟糕的一个,基本上处于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状况。

探索水平高,而认同水平低,就会出现认同感延缓。

指正在充分探索,尚未充分认同,还在探索之中,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很迷茫。这也是很多人现在的状态。

02

了解了迷茫的形成过程后,那初入职场的人,应该如何应对迷茫?

作者建议,首先是,从无到有,发现自己的一维兴趣“点”。

即找出自己喜欢的,不是说最喜欢的,而是挑选出那些都比较喜欢的一类事,供下一步筛选。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喜欢。因为我们每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也就是一天生命的1/3是和工作绑在一起的,去掉睡觉的8小时,算上加班和路上的时间,我们的生命几乎有2/3都和工作有关。如果这件事我们不喜欢,必然会非常痛苦。

其次,“点”动成“面”,构造自己的二维优势“面”。

即从前一选项中找出自己擅长的。就是从所有喜欢的事里,把不擅长的去掉,剩下擅长的。很多事谁都喜欢,但不是谁都能做好。

第三,“面”动成“体”,搭建自己的三维金字“塔”。

从前面剩下的选项里,找出收入多的。我们都说,追求梦想可以不计较得失。可是人总是要生活的,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梦想的意义在于,我们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要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因为金钱而迷失了方向。可是,面对我们真正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如果同时钱又多,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喜欢的事,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喜欢的事都不擅长,又或者擅长的事根本不值钱。怎么办?


直接去找钱多的就好了,什么钱多就做什么,从钱多的事里找自己可以做的,从可以做的事里找自己不讨厌的。慢慢地,我们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了。人活着就是无限的选择,总会有一条路走得通。

面对多如牛毛的行业,如何避免走错路?

上淘宝买件衣服,我们都会看评论及店铺等级,因此,进入一个行业前,我们要充分了解这个行业,这也是认识世界的规律。

选择行业,我们需要先观察,然后总结出可能的规律,提出一些假设,例如,进入这个行业能发财。

可是这个假设对不对呢?设计实验去检验,看看和你差不多的前辈发财了没有。

如果发财了,就是一个正向支持;如果没发财,说明这个假设够呛。但不论如何,最后都会有一个结论。

基于结论,再进一步收集信息进行实践,看看是不是时代不同了,是不是教育背景不同了,是不是公司不同了,总之有很多不同的变量可能导致差异,要再多了解一些。

实践完之后,进行新一轮的观察,在收集到了更多信息之后,再看看这个行业在我们心目中有了什么变化。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观察学习。很多时候,我们要精通一件事,肯定得亲自去做。但是,我们在大方向上进行选择时,没必要先精通,也不需要亲自做,只要多找一些亲自做过的人,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就可以了。

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完美情结”,总想要把所有事情都弄明白了再动手。通过自己投入少量精力进行快速尝试,基于别人的历史经验进行快速总结,先行了解备选项可能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再决定要朝哪个方向走,这就是所谓的“小步快跑”的互联网思维。

先小成本地尝试自己认为可能正确的方向,然后根据反馈快速调整,这样效率才会更高。


03

现如今,社会上随处可见的创业园,到处都是创业的年轻人。有人跃跃欲试,有人处处吐槽,创业太辛苦,没事就不要创业。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创业?

作者认为,苦有两种,一种是辛苦,另一种是心苦。

“辛苦”,是身体的疲惫、大脑的劳累;而“心苦”,则是内心的不情愿、外在的被迫,它是一种主观心境的感受。

如果我们乐在其中,是再辛苦也不会觉得心苦的。而如果做人像咸鱼一样,那再轻松也会觉得心苦。所以,对于创业我们只能自己决定。

创业,是一种历练,如果我们是奔着成功去的,那我们只能无比的苦,而且即使这样,也基本上不会成功。

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吃亏要趁早。”趁自己还年轻,禁得住现实的揉搓,走出去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作者的建议是:“不要盲目地相信任何事实结论,相信逻辑。不要盲目地相信任何价值建议,相信自己。”

作者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家卖酸辣粉的生意特别好。有次一个姑娘跟老板说:“一碗酸辣粉,不要酸不要辣。”老板瞪大眼说:“那你还吃啥?”然后回头冲厨师喊了一句:“来一碗粉,只要粉!”

把一份麻辣烫,不加麻、不加辣、放到不烫了再吃,你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吃。这是不是真的呢?只有你自己尝试过了才知道。

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所以创业到底是开心的辛苦,还是被迫且挣扎的心苦,也需要我们自己体验过后,才能知道。

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人为什么会迷茫、怎样应对迷茫,以及是否要创业的问题。那么,我们该用什么办法应对工作中的困惑?


一个补锅匠在开始补锅前,趁着客人转身时,用铁锤在锅上轻轻地敲了几下,锅上的裂痕就增长了许多。

等客人转过来,补锅匠就指给他看,说:“你这锅裂痕很长,上面油腻看不见,我把锅灰刮开,就现出来了,非多补几个钉子不可。”

客人埋头一看,很惊讶地说:“不错!不错!今天要是不遇着你,这个锅子恐怕不能用了!”锅补好后,客人与补锅匠欢喜而散。

乍一看这个补锅匠是个奸商,让人不齿,但故事背后的哲理却值得深思。

这个补锅匠如果借这手法,找客人多收了钱,那自然是不合理。可是如果补锅匠只是通过一些技巧,让原本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暴露出来,然后再借助于别人的关注,更高效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一种工作上的艺术,即“补锅”法。

补锅法是职场生存的必备技能

01

加班是职场司空见惯的事情,天天加班活还是干不完, 我们该怎么办?

工作中,我们的感受都是:“等到忙完了这一段,我就可以开始忙下一段了。”

可是,当作者失业在家后发现,没有了工作之后,整个生活都变成了工作。再也没有一段一段地忙了,而是连续不断地永远在忙。

这是为什么?

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宇宙是永远熵增的,而人类,是在对抗熵增。“熵”是度量一个系统内部混乱度的指标,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我们不去管它,它的混乱度就会越来越高。而要想把这个事情弄得有序、整得清楚,就要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

既然加班不可避免,我们必须分析与加班有关的因素:人和环境。

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里,但是结果一样,说明是人的因素为主;不同的人在同一个环境里,结果一样,说明是环境因素为主。

如果是因为工作太多,人手不足,那么这件事不是员工能控制的,因此工作完成不了也完全不是员工的错,是环境因素所导致。只有坦然接受这一事实,一切才能迎刃而解。

面对此种状况,作者建议,首先,我们应该保持淡定。

不淡定有用么?没用。焦虑会给身体、生活带来很大的伤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假如总是带着情绪,像动物一样劳作,那永远只能是工具,而不会变成会思考的人。要边工作边思考,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付出才会有价值。

其次,淡定是长期负责。

长期加班导致身心俱疲是必然的,人都是有承受极限的,过了临界点就崩溃了。现在已经人手严重不足了,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让自己对目前的任务淡然处之,最后自己崩溃了,人手只会更不足。

这就好比健身,健身最重要的环节,其实并不是自虐,而是休息。学会合理地休息,才能让身体张弛有度,从而变得越来越好。

再次,淡定是反向优化。

在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面前,靠个人的意志力显然是无法解决的,甚至可能牺牲了个人的时间、健康甚至是工作的热情之后,问题依然如故,因此,我们就只能稳扎稳打。

最后,我们得用补锅法。

人手严重不足,工作量过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时间久了,必然会出事。这时,我们的努力,非但不是在优化工作,反而还掩盖了工作流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阻碍了问题的暴露,也就耽搁了问题的真正解决。

一个真正站在全局思考的、为全局负责的、不顾一己得失的职业人,就要用“补锅法”。我们发现锅漏了,自己补不上,那就索性把裂缝亮出来给所有人看,有什么问题,直接跟领导说。


02

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领导觉得是在照顾你,但你却认为是干了出力不讨好的事,还会招来同事的憎恨,这是怎么回事?

原因一,自私自利是大多数人的通病,自私自利的个体并不会真的憎恨特权,他们只会憎恨特权不在自己手里。

所以当有同事向领导抱怨关于你的问题时,他们并不是想取消你的特权,也不是想把这个特权赋予所有人,而只是想:既然你能打折,那我也要打折。如果不给我打折,就得给我别的补偿,不然我心里不舒服。

原因二,作为领导,他懒得管,领导想把你塑造成靶子。

这就是“共有知识”和“公共知识”的道理。《皇帝的新装》中,其实包括皇帝、骗子、群众所有人在内,大家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共有知识”。可是因为没有人敢说出来,所以大家并不知道别人也知道这件事。

直到小孩子说出真相,这个“共有知识”才突然变成了“公共知识”,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呀。看起来,人们并没有获得更多切实的信息,但“共有”变成“公共”之后,情况确实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同理,领导当然知道他在拿你当靶子,而你现在也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可领导还并不知道你已经知道了。所以,就像小孩告诉皇帝他没穿衣服一样,你也应该告诉你的领导:“我知道你在拿我当靶子,你这样的做法,可是要加钱的。”这也是补锅法的运用。

如果你对于团队而言真的那么不可替代,领导怎么会不愿意帮你解决问题呢?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可替代”不仅比“优秀”更优秀,而且“不可替代”还会让“优秀”变得更优秀。

优秀,往往是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做到了非常出色的程度。而不可替代,往往是指一个人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不可或缺,或者说非常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明白了,真正的自由,是随时可以选择放弃。而一旦放弃了选择,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不管你是换部门、换单位、换行业,核心都在于你要有说走就走的能力。

当你有了这样的能力后,你都不需要向领导发出什么最后通牒式的“不加薪就辞职”的威胁,你只要客观展示你的选择空间及背后的个人能力就够了。越是当你能够随意离开的时候,团队越会重视你的价值,你反而越不会随意离开。


03

上面我们讲了能力是补锅法的保障,即使因为我们的不可替代,领导愿意解决问题,可是,工作中我们难免会有许多“不爽”的情绪,这些“不爽”情绪该如何解决掉?

使用“情绪盆”,即把情绪交给理性去剖析,就成功地压制住了本能的情绪反应,并唤醒了不受情绪控制的理性。理性是没有情绪的,所以我们的情绪就被解决了。

其中的原理很简单,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是人的大脑必然还保留动物的大脑所具备的一部分特点。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相比于理性,情绪优先”,以及“在所有情绪里,负性情绪优先”。比起积极的情绪,那些负面情绪,比如害怕、愤怒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躲避有害刺激从而提高存活率。

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因此,我们要拓宽视野,努力保持高于我们的“一亩三分地”的立场去看问题。

比如,一线客服类员工感觉很窝火,常常遭受顾客莫名其妙地指责,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客服人员跳到更高的维度上去看待自己的处境,就会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所有一线客服类员工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替公司挨骂。

“逆来顺受”和想清了之后的“隐忍”,不是一回事。大海有时也会像路边的坑洼一样死水一潭。可做大海,就要有大海的包容和格局。当大海积聚了力量醒过来的时候,就是惊涛骇浪。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我们看看具体如何消除工作中的不良情绪,这也是对补锅法的运用。

第一步,列出所有让我们情绪不良的项目。

所有我们列出来的事加总之后,应该涵盖了我们今天所有的不良情绪来源。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闭上眼睛,从今天早上起床开始回忆,一直到现在,把所有的不良情绪缘由依次写出来。

第二步,逐条看每一项,是不是重要。

判断标准就是我们心里的声音,我们觉得重要,那就是重要,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重要的,那肯定就是不重要。

对于不重要的缘由,直接删了,没必要为不重要的事不开心。如果重要,后续怎么解决呢?

若能一下想到可行的解决办法,那就把这条也删了,因为有方案直接去解决就好了,以后没必要再自寻烦恼。

而那些既重要却又想不到解决办法的呢,怎么办?就放在那儿,告诉自己,现在有件让我不爽但我又无能为力的事情,确认自己知道了,反正我们也解决不了,留着也没用,直接删了就好。

这时,所有不爽的事情不仅被列出来,而且被审视、思考,并且删除掉了,突然间,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不爽”基本上也已经被解决了。

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补锅法是解决职场问题的必备技能。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与领导沟通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如何与领导沟通

01

职场生活中,员工与领导是主角,他们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但有一种现象最常见:在工作中,员工总是在夜以继日地赶文案和任务进度,可是,老板总感觉慢。

是真的慢么?不是。究其原因,无外乎项目又延期、沟通太费劲、执行不给力三点。

然而,在所有工作中,沟通,是后续顺利推进的必要准备;执行,是事情从无到有的必需成本;延期,是规划不合理时的必然结果。

有的人信奉这样一句话:“领导是团队的大脑,员工是团队的手脚。”即,决策层面上,其他人不用参与太多,也别问为什么,老板让你做就做。

作者表示,这个逻辑已过时了。在上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的一段时间,这个逻辑是正确的,那时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每个人都只要在流水线上负责非常小的一部分事情就可以。

可是,现在是体验经济的时代了,创造力才是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团队里不应该是“有一个大脑”,团队整体就应该“是一个大脑”。

让所有人都充分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准备怎么做。所有人都复制一份完整的、相同的想法。这种看似冗余的设置,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容错。

随便一个想法,在实际执行完毕之前,很难判断它到底是否完全正确。所有人都可能犯错,但所有人同时犯错的概率会小很多。同一个想法让团队所有人来交叉检验,才更可靠。

另外,有时,老板所认为的慢根本就不慢。而且相比于快慢,更重要的,应该是对错。

越是需要快的时候,越说明我们万一决策错误的话,损失会非常大。因此,我们才更需要慢下来、冷静下来,尽可能地做出一个最不容易后悔的决定,这才是真的快。

然而有人会说:“那思考的时候也要快呀,而且思考了半天还可能出错,还不如快速试错,错了重来。”

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思考只发生在决策时。其实并不是决策的时候才开始思考,平时就要不停地思考,去积累。慢不是等,是积累。

在拳击比赛里,裁判并不是根据两个选手谁出拳的次数更多更快来决定胜负的,而是要看谁的拳打得“稳、准、狠”,能得到更多技术得分,或者干脆抓住机会将对手一击倒地。

工作其实也是一样,单纯追求“快”,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劳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别动作太快选错了方向,却又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太多。

02

许多人以为,工作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公司的平台,诱人的薪水。而作者发现,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遇到一个“好领导”。

那么,“好领导”有哪些标签呢?

第一,带领大家把事情做好,把目标实现。

作者认为,区分职场里的“专业”和“业余”人士最有辨别力的标准是:是否能够在合作中,不预设立场,不掺杂情绪。

现在很少有独狼型单枪匹马的任务了,除非我们真的是天才,否则在真正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要和很多人在团队中配合才行。

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是正确答案,我们只要永远和正确答案站在一起就好了。不要掺杂情绪,在专业的职场沟通中,情绪永远是达成目的的工具,而不应该变成我们用来发泄的目的。

在职场中,领导最需要知道的是三件事:一是完成这件事需要什么能力,二是哪个员工拥有这种能力,三是如何通过管理能力让这个员工愿意去完成那个任务。这是领导的核心价值。

第二,好领导要给新人犯错的机会,团队才能成长。

好的领导,不是告诉下级该怎么做,更不是只会指责他们做得不对,而是向他们传授做事的思路,并且给他们必要的支持,让他们去犯错。

第三,越好的领导,越自私。

很多人觉得自私自利是不好的,其实真正不好的不是自私本身,而是低级的自私。

低级的自私,就是误以为别人不自私,误以为别人看不出自己的自私,误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种低级的自私而长期获得好处。而高级的自私,永远是把自己的长期利益放在第一位,更像是保护自己,而不是伤害他人。

作者坦言,回想自己的历程,他很感谢那些自称连黑锅都不会替他背的“好领导”。因为当自己知道出了事,只有死路一条时,我们才会更拼命地去保证不出事。这种对于老板“极度自私”的认知,让他也变成了一个“极度自私”的人。

工作时,他满脑子想的永远是:“我自己怎么样才能成长?”与成长相比,背黑锅甚至是送死,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自己的锅,自己背;但自己的成长,谁也别想拿走。

作者表示,在职场中,为了让背黑锅更有价值,我们一定要与领导有目光的接触。

在职场上,当众背黑锅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领导已经提前跟你商量好了,让你当众背一下锅,挽回自己的一些颜面,那么你在背锅的时候,记得要和领导目光对视一下,确认你们之间的承诺还有效。

如果领导没有事前跟你商量,突然当众把你扔出去顶锅,怎么办?最好,马上扭头看领导一眼。领导把锅甩给你来背,他心里多少会有点虚的,所以他可能不太愿意和你目光对视。

但不要紧,你就紧紧盯住他,不要带什么感情色彩,只要你紧盯,他迟早会看你一眼。对视之后,你们在目光中就达成了共识:我可以帮你背这个锅,但事后我会回来找你的。

第四,“好领导”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几乎从来不教我们具体怎么做事,而永远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人。因为做事,就是做人。

如果遇到一个好老板,那就抓住他,让他带着我们使劲飞。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互惠互利。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我们永远都是在为自己的价值提升而奋斗。

许多年轻人都梦想进入牛人圈子,如何进入更牛的牛人圈子呢?答案是,先变成自己现在圈子里最牛的人。

怎么样才能变成圈子里最牛的人?答案是,拒绝做低水平的人。

什么是低水平的人?就是贪图容易,把责任都往别人身上推的人。

如果一个人成天都觉得问题是低水平的人造成的,在低水平的人身上找原因,宣称这都是低水平的人的错,那这个人会怎样?一味地抱怨别人水平低,只会让我们在反对低水平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一个低水平的人。


03

当我们拥有一位靠谱的老板时,学会如何管理老板,让对方被迫主动管理我们,这个是大智慧,而且也会对我们非常有好处。

这就如同一位女教练同时面对两个学员,一个买了100节课,上了9节还有91节课,暂时不需要说服他继续买课。另一个买了10节课,上了9节还有1节,这时就要赶紧让他买课,不然这个学员就要流失了。

那么,在健身时,当两个学员都出现偷懒情况时,教练会对哪个更严厉?

显然是课少的那个学员,因为他的“最后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如果期限到了,他没看到身体有什么明显的进步,是不是会怀疑教练不专业、健身没效果,怀疑钱白花了?为了不让这种事发生,教练会让这个学员最快地看到健身的成效,从而确保学员的钱不会白花。

同理,在职场中,许多实习生,不懂也不敢主动问,做错不敢主动承认,延期不敢主动说,被误解不敢主动澄清。这样,他们一次又一次放弃了成长的机会,永远在原地踏步。若是情绪控制能力差一些的话,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讨厌工作,从而越来越退步。

但是,我们要明白,老板的绩效考核看的是业绩,我们要主动设计出一个工作方式,能够迫使老板主动来督促我们工作。

比如,项目刚开始时,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合乎逻辑的多个小任务;把最终才会有的一次大汇报,拆解成多次的小汇报。这样老板不得不在每个关键时间点都来关注我们的进展,我们也就不得不每个阶段都认真努力。

进展过程中,发现情况出乎意料,可能要延期,马上带着调整方案去跟老板汇报,要求其了解情况后批准我们的新方案,划出新的期限。

这样做,一方面,意外给我们带来的焦虑感会大大降低,从而避免了不良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在和老板沟通的过程中,把他也绑在了战船上,将来万一出事,他更可能保我们船不沉。

另外,平时,我们要戒除找标准答案的心态,形成和老板谈心的习惯,并且提前养成积累工作问题的习惯,谈心时就问、就请教、就求指点,没有哪个老板不喜欢一个认真思考的员工。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熟悉了老板的沟通风格,配合的效率会更高;二是当老板有信息想跟人分享,或者有重要的事想安排人去做时,他肯定会习惯性地先想到我们。

讲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好领导的特点、如何管理领导以及如何与领导沟通,那么,拥有了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是不是就可以拿到高薪?

挑战高薪

01

薪水的大幅提升,最关键的因素是机遇。可是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机遇出现后,我们再努力已经晚了,所以要先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能力是否可以快速提升,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我们要热爱工作。

试想,如果让我们和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人一年12个月、一个月22天、一天10小时地待在一起,然后每个月给我们一点钱作为补偿,日子久了,我们肯定会应付,不会再认真对待。

其次,工作不是被动承受,而要主动思考。

工作中,不要总是埋头搬砖,要抬头看清楚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整体业务的价值。

第三,不能靠蛮干,要掌握技巧。

工作中,我们只要遇事稍微多用心、事前稍微多思考、做事稍微有技巧,很快,我们就脱颖而出了。

第四,应该接受加班是常态。

想拿高薪,我们必须明白:

加班不是为了领导。所有的高薪,都是以我们的能力为准,当我们告诉自己,没必要过分在意领导的感受之后,我们对工作中很多事情的看法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工作态度、情绪、热情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会明白自己是为了自己而在工作。

加班不是为了公司。无论我们的年薪是多少,我们对公司都没那么重要,我们离开,会有更多的人来接替。因此,我们要告诉自己,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公司,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

加班不是为了钱。钱,不过是公司用来衡量我们给整个组织带来多少价值的一个数字。公司投入资本、承担风险,我们投入劳动力、换取报酬,整个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价值,大部分都被公司拿走了,而我们分到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收入。

马克思说,内因决定了外因。

想要成为高手,拿高薪,就必须从心态上消除“打工者”的身份,变成“为自己工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到更多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水平、等待机会的来临。

当组织需要一个更优秀的人来承担更大的风险,并且愿意给予更大的回报时,我们最好已经做好了准备。

公司不是我们的,可生活是我们的。只有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能力以及由能力带来的选择权,才能更自由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为自己工作时,还会很在意是否周末、是否休假吗?每个虚度掉的日子,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都是在阻止自己变得更好。

02

几年前,作者换了第二份工作,离家特别远。那段时间非常辛苦,每天早8点出门,晚11点到家。每天除了睡觉之外,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平均一天工作13个小时。

但收获也是巨大的。回忆那段时间,真的是效率炸裂:

• 工资一年多涨了200%。

• 每个月看书10~20本。

• 每周坚持健身3次以上,体脂率达历史最低。

但是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了,效率就不见了。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原因:

原因一:那段时间,目标非常明确,所以不用在制定目标上浪费时间。

原因二:时间被规划得非常满,为了跟上目标,没有浪费时间的机会。

你玩游戏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不自觉地就跟着游戏设计者提供的各种任务、奖励、关卡一路玩下去了,并且乐在其中。

既然都说“人生如戏”,为什么不把人生也想象成一款实时在线的角色扮演游戏呢?你就是自己游戏的关卡设计师,开始想想自己要什么样的任务栏和技能树吧。

03

许多人,尽管很优秀,但工作好多年了,年薪都没有涨到30万,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为了实现高薪的目标,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定位。

通过研究经济价值规律,找到当前时代里,真正会在未来创造巨大利益的行业,然后再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错误地走向夕阳产业,走向自我淘汰。

穷人一直很穷的根本原因,是对于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于价值的波动和判断,毫无概念。

所以,在通往百万年薪的路上,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我们所在的那个具体岗位,以及背后的部门、团队、公司、行业,正处在宏观层面、世界经济中的哪个时间赛道上。

现在的互联网,把整个世界又往前推进了一步。现如今,我们应该抓住互联网这个新的“轮子”,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不踩着互联网的轮子快速前进,我们就会被轮子无情地碾过。

第二,空间定位。

即通过分析某个目标行业的整体业务链,充分看清上游、下游、竞争者等各个环节里,利益是如何从链条分配到环节,又如何从一个环节分配到环节中各个具体的角色的。

让自己处在那些有价值的环节中、有价值的角色上,而不是选择业务链中的边缘定位,走向自我放逐。

不管什么行业、哪个环节,具体某个角色的价值高低,都永远取决于该角色的重要性、稀缺性。另外,不要只关注总数,也不要只关注平均数,多关注一下“众数”和“中位数”。

比如,在国外,收入最高的是瑜伽大师。但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你是为了获得年薪百万而工作,你选择医生、律师、银行家之类的职业,都比选择瑜伽师靠谱。大部分普通瑜伽师可能一辈子也赚不到100万人民币,而身价百万的医生、律师、银行家实在太多了。

第三,自我定位。

通过反省自身的特点和欲望,精准找出满足自己兴趣所在、能够体现自身优势的具体岗位,然后带着正确的心态、规划和技巧,开始投入时间精力,短期上变现价值,中期上积累优势,长期上培养兴趣,而不是疲于奔命、毫无章法、得过且过,走向自我消耗。

能力.jpg

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动物农场》里,有一只叫Box(盒子)的马非常忠厚勤奋,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得到表扬还是受罚,它的回应永远都是“我要更努力地工作”。

结果它越是努力工作,它想要帮助的群体,包括它自己就会变得越穷越惨,直到最后,自己活活累死了,尸体还被统治者们拿去剥皮换钱。

这匹马算努力吗?不算,这应该叫卖力,但用错了地方。我们千万不要被自己错误的付出而感动,也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一定要先找到时间定位、空间定位,然后再努力变成“合适的角色”,这才是真正的努力,才能实现价值的创造和利益的收割。

第四,“换赛道”非常重要。

先在自己能够得着、相对容易积累经验的领域里寻求突破,然后借着这种经验以及领先地位带来的个人影响力,进入其他更吸引我们且更有价值的新赛道,完成抄近路的逆袭。

比如,罗永浩,原本是一个辍学在家不学无术的愤青,后来发狠劲儿背单词进入了新东方,凭着一口气背完整部英汉词典的能力,一下成了英语教师这个赛道里的顶尖选手。

后来,他利用自己在教育圈和留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创办牛博网等,又成了互联网新媒体里的佼佼者。如果老罗没有在多个赛道里开快车积累这么大的个人影响力,他未必能有今天的成就。

第五,做好时间管理。

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直接全部放在待办事项里就好。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再重新在剩下的事情中找最重要的,重复这一过程。

第六,我们要告诉自己,能够赚到100万,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没赚到100万时,人们常常告诉自己赚不到100万不重要,生活仍然可以向前。但其实不需要真的赚到100万,只要我们开始朝着它去努力,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变化。

这就好像健身时,我们不需要等到有了一身的肌肉才说:“对,我喜欢一身的肌肉,感觉画面特别美。”

我们只需要开始健身,开始期待美好的肉体,我们的生活就已经发生变化了。而当我们的身体随着运动一点点变好之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生活在我们眼中也开始慢慢变化,变得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尤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