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狗不理开始说起

前些天看到全聚德半年报成绩不佳,很多人都在说老字号的没落,体制的僵化等等。我从狗不理开始说说我想到的一点点东西把。

为什么从狗不理开始说呢,很明显,我是天津人,几乎所有的评论都会说天津人不吃狗不理,为什么,无外乎贵且不好吃,同理的还有人会说正阳春、桂顺斋等等。那么我们回到本心去想想,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会成为体制的宠儿和市场的垃圾。

其实只有一个字,初心。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他们出现和成名的时候,都只有一个名声,那就是好吃,那个时代的包子,我相信没有狗不理的做工和投料讲究,那时候的炸糕,也不像耳朵眼一样用精细的红豆沙做馅和用香油炸出来,那时候的麻花,也没有十八街的酥脆香甜,说到底,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们成为了天津小吃里面的佼佼者。可为什么这么过年过去了,他们被网络批判的几乎体无完肤。

不是他们偷工减料,不是他们手艺失传,而是他们忘了自己的初心。

一个小吃,要呈现给客人的,不是什么精美绝伦,不是什么高级大气上档次,是符合人们的品味。论精美,我相信这三样吃食就是踩着筋斗云也比不上扬州的点心,论用料,他们也算不上精而又精,好而又好的绝妙佳品。但是它出现的时候,符合了北方人的口味和喜好,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了北方大众人群的品味,让消费者愿意拿钱去排着队买回来吃。

我们暂且不论历史的进程给它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就说说现在吧。

包子馅里加汤冻,就可以做出汤汁浸润的口感,超市买来的红豆沙,加猪油熬煮就可以做出细润口感,至于包子皮发面发到什么程度,炸糕需要什么样的油配比,等等,还有什么秘密可言呢。是,我得承认,狗不理的包子比我家做的好吃,但是也没有好吃到我要用很多倍的价格去买,就算那包子皮是用进口面粉做的,就算那馅料是怎么怎么样的讲究,包子不是普通人早中晚都可以拿来充饥的美味么,它不是被供在朝堂之上的神物。耳朵眼的炸糕在改变,变得越来越像街边的蛋糕店,十八街麻花已经许久不被推荐给朋友了。它们再也不是我们认识的样子了。它们,再也不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了。它们,就是这样丢掉了自己的初心。

这就让我想到一个事情,一个品牌的发展和转型。小吃,从普通人中走出来,发展的越来越大,越发展就越向往比自己成功的品牌,越发展就越想把自己树立成高大上的典范,然后就和普通人越走越远。我不否认市场规律,你要得到更好的东西,就要付出更多对价,但是所有的价格都是有一个衡量标准的,那就是消费者是否认为值得。一件奢饰品,动辄上万,一餐狗不理,上千而已,固然是便宜的多,可是不要忘记,人为了奢饰品买单,是因为,买单之后他拥有了它,而它会反过来体现他的品味和价值,吃一餐饭,可做不到这些。哦,可能不恰当,那么一家顶级法餐的价格绝对要比狗不理贵得多的,但是从服务到食物无不给你一种惊为天人之感,至少你要感叹一句,我自己肯定是做不出这样的味道的,更进一步,别的餐厅做不出这样的味道,我在这里享受到的服务让我觉得今晚的体验是我可以记住一生的。我请问,一餐包子,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惊叹么,我们的服务,有可能被记住一生的,哦,是有可能被记住的,记得下次不要再来了。

我挺喜欢一句话的,一个企业,从零开始发展,总会有那么一个时间点,它会发现,自己的制度跟不上发展了,想转变制度,发现人才也跟不上发展了,想招纳人才,发现自己的思想更加跟不上发展了。这时候,该怎么办,话说,若没有壮士断腕的气概,那就只好用筷子凉拌了,我们的老字号们,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就让它们在市场的唾弃和体制的保护中挣扎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狗不理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