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研课永无止境

下午打开钉钉,看到小语研课群发了一个预习资料,要求在下周一上课前学完,根据提供的三个不同年级课文的目标和预习作用进行批注,说出感受和不同。

我选了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课《跳水》,因为去年跟着孙静老师研过一次了,对如果制定教学目标和预习作业的要求大致了解。但是看了给出来的材料,最初的感觉是设计作业的老师相当认真,目标制定的非常详实,预习作业从字、词、句设计得也不错,我顿时感到新网人才济济,学霸辈出。

仰望新教育高不可攀的天花板,感觉自己每次写作业都如同被掏空了一般,竭尽全力之后,看到分数倍受打击,每次作业比我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提醒我不能有任何懈怠和掉以轻心,只能谦虚“取经”。

读完了资料中后面摘自干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部分内容,我对教学目标的统帅和号令比较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要求,才发现前面给出的《跳水》一文作业存在着不少问题:

教学目标A类目标1,需要掌握的哪些会认会写的字词也要写清楚,不能笼统一题,

A、类目标2,没有写清创造性讲述这个故事,只是想想,想想是思维,讲出来是表达训练。

  B、类目标是核心目标,李老师讲过必须指向思维过程,这位老师根据语文要素和课后思考题设置的没有问题,这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C、类目标一般是附属性目标,延伸性目标,不是文本的核心价值,5、 6,7三个拓展目标太繁琐了,难度比较大,课堂上一会半会不好解决清楚,更重要的是不能喧宾夺主,冲淡核心目标,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为难情绪。

这位老师的预习作业从知识点的层次字词句角度设计,指向核心目标的思维过程设计不突出,也没有标注每道题指向哪个教学目标。

感觉整个设计有些啰嗦,令我有点眩晕。

干老师强调,任何一个文本是整个课程(课程标准及其教材体系)这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应该把它当成完全独立的沙子,只从文本本身来思考目标和内容。因为特定年龄儿童的接受能力,以及前面所学基础的有限性,任何一个具有丰富教学蕴含的文本,面对不同基础和年龄的儿童,不能不有所取舍——维有能被学习到的,才是合适的。

以杜牧《江南春》一诗为例,若放在不同年级,教学目标不同,我没上过,在五六年级的核心教学目标,将放在对诗歌作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从意象的选择、画面的布局上,体会“江南春”画卷的优美、繁荣;进而,从南朝佛寺的兴盛,感受历史的沧桑,理解对唐朝崇佛者的讽喻……具体地说,由一个文本展开的教学,在教学内容(即教学目标所指向的具体教学):文本内容江南风景之美对历史沧桑的叹惋对唐朝人侫佛的讽喻……文本形式“千里”领起的独特长卷描绘法绿、红等借代手法、典型意象的组合、诗中的起承转合法、借古讽今的一般结构、“多少”这一独特的提问法……阅读程序与策略,鱼骨图梳理法常规段落中心法,新教育语文教学:在整体课程上诸元素并重,在具体单元及课堂中看文本价值所在,以及学生所需综而言之。

干老师要求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放弃漫步”,而按节奏、按框架要求进行一步步“枯燥”的练习,直到它转化为教学实践中曼妙的舞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