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规划第133篇-五分钟商学院17-如何让权力和责任统一?

75.让权力和责任统一由哪里好的方法呢?

案例一:

今天投资的代工厂总经理说,销售经理要求增加销售提成,愿意自己拿几万块出来入股,他权衡之后,觉得保持不变,不想损害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现在所有客人都是靠这个销售拉来的,虽然他没有技术技能和投资入股,但是我的理解,他的权力很大,责任也很大,所以必须增加他的利益。如果这个销售经理离职,将对工厂造成致命的影响。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两个方面。出钱入股公司,可以借钱给他,他自己再掏少部分的钱,合并入股,设定销售目标,底薪加提成,年终分红。公司技术骨干,明年老员工也采用同样管理方式,年终拿出一定的收益作为分红。

案例二:

好多公司领导根本不懂或懂但不愿意做责 权 利相等的设计安排,年初岗位职责安排的多多的,如果担心有责任漏说,最后再加一条“服从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权利给的小小的,美其名曰“权利一放就乱”,;利益能少则少,能不给就不给。责 权 利初期不等,员工还有派头,想着再努力做好点,会有好的回报,但最终领导就会转向“棘轮效应”,最终员工身心具乏,一走了之,大家不欢而散。

案例三:

员工最大的不满不是待遇不好,而是有一个家伙居然混日子得到了更多。不公平感会破坏整个公司的士气,让公司团队对公司完全失去信任。所以管理者要注意这种不担责任不干工作混的很不错的“职场小三”。


76.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看法和管理思路?

案例一:

种一颗梨树,只要保护好就行了,种一个梨园就要统一浇水施肥打药懂技术,全村的梨树都让你包下来了,你就的看国家政策,气象灾害,明年供需。这每一种情况都是一个手艺化过程,体验不同的人生阶段。

案例二:

富士康为啥那么严格,因为他是军队打法。为啥银行管理绩效卡那么死?因为他们是标准的正规军。相对而言,每个人最好的状态都是羽毛球时期的信任感。看了好友一篇文章。他们俩人办杂志。所有文章都是他俩写的,为了看上去不是太惨。每个人都起了十几个笔名。这种情谊最难得。所以有人说小团队靠感情,中团队靠管理。大团队就要靠企业文化了。

案例三:

创业或者小团队用信任连接;十人以上团队靠战略;交响乐队式用流程;千万人级别以上用奖罚制度! 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待过,实话说,还是喜欢小公司的高效灵活,不官僚。在大公司里面,有小组织,小团队,因此这四种粘合剂存在于组织的各个角落。老板跟核心团队之间,还是靠信任,是联邦制分权;团队管理靠战略和流程,是职能分权。对我如何去管理我现在的这支小团队也很有启发,我觉得是需要同时再加强信任和战略,或许说白了是加强团队的凝聚力。现在总还觉得差点火候。这样理解的话,信任是靠大家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小团队我觉得战略方面是否可以让大家有更多参与感,以加强对战略的理解。所以,坚持不做大公司。但是千万不能,明明已经是大公司了,还用小公司的管理逻辑。那是智力发展障碍症。

案例四:

和朋友创业初期,用的是信任粘合剂,因为信任,所以忽略了流程及奖惩,在慢慢走上正轨时候发现在没有系统的流程,没有制度的奖惩下越来越疲惫。这篇反复的听了很多遍,决定从新调整下战略!上流程,让多少人痛恨。但这就和长大,让多少人痛恨一样。

案例五: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像罗辑思维这样的公司上班可以不用打卡,自由自在,像人数庞大的大公司往往打卡制度十分严格了…… 阶段不一样,组织模式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盲目的学。过去是很多小公司学习大公司,那是不对的。现在是很多大公司学习小公司,那也是不对的。

77.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应该如何利用呢?

把联邦制的考核优势,和职能制的分工优势相结合,用公司利润考核每一个职能部门。

陶瓷有混和、成型、烧结、精加工四个职能。假如作为原料的泥土成本是1元,进过混合部门加工后,用2元的价格,把半成品卖给成型部门。成型部门把混合土塑造成型,再用3元的价格,卖给烧结部门。接着,烧结部门用4元的价格卖给精加工部门,精加工部门最后把成品陶瓷,用5元的价格卖向市场。

所以,从泥土到陶瓷,每个职能部门有自己的成本、收入和利润,都是一个责权利完全独立的经营体,对结果负责。

稻盛和夫把这种通过职能分工量化计算成成本、收入、利润,从而虚拟出来的独立经营体,叫做:阿米巴模式。

阿米巴模式,由哪些必须要注意的地方呢?

第一,“内部定价”的管理体系。回到京瓷身上,成型部门会想,造型是最重要的,凭什么我成本2元、收入3元?我至少定价4元。烧结部门立刻反对,你想多了,我最多2元购买。所以要实施阿米巴模式,就必须有个类似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机构,尽量公允地给每个部门的服务定价。这其实极其困难,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管理学者痛批阿米巴,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伪科学。

第二,“单位时间”的核算制度。每个职能部门都有了成本、收入、利润的概念后,要懂得把利润平摊到总工作时间上,计算每人每小时创造的部门利润,并把这个“单位时间利润”,作为核算指标。这其实就是用某种方式的“人均利润”。

第三,“哲学共有”的奖励制度。按照西方管理理论,花大力气计算出单位时间利润后,应该把这个指标,和员工的奖金挂钩了吧?稻盛和夫说这不行,这会助长员工的“利己之心”,然后阿米巴都去争抢资源。他说,阿米巴都要有“利他之心”,关注“哲学共有”的公司的整体效益。员工收益,和公司整体收益,而不完全是阿米巴的绩效挂钩,才不会闹出全公司在亏损,而有的阿米巴却拿到利润奖的笑话。

阿米巴在中国为什么不好执行?

阿米巴之所以能在京瓷取得成功,是因为有日本的一致性文化和集体主义做背书,加上稻盛和夫浸染了自己人生智慧的经营哲学。阿米巴要在中国落地是有相当的难度,稻盛和夫也说了,如果只是模仿阿米巴的模式话,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阿米巴是通过把员工从“执行者”变为“经营者”来实现整体的效益最大化。但是因为阿米巴是一个个独立经营的小团体,团体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而团体之间因为自利性,如果出现恶性竞争的话,就有可能造成团体盈利,整体亏损;团体高效,整体内耗的情况。这就好像中国有很多恶性竞争的行业,因为市场不错,有大量的同业竞争者进入。然后不断的打价格战,造成整个行业无法健康运行,最后自己把自己这个行业做死了。如果采用阿米巴的这种模式出现这样的内耗和恶性竞争的话,注定会失败。 所以,中国企业要学习阿米巴模式,就不能完全照搬京瓷的做法。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逐步,逐条的学习落实。如果不能实现润总说的三条,就不要盲目的学习阿米巴了。正如人人觉得民主好,为何中国还要搞特色社会主义?看看印度的民主就知道了。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78.如何能够理解,一个士兵,不能由两个领导呢?

案例一:

手表定律非常适合于,家庭教育孩子。 首先,不能叫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插手孩子的教育,这样的话,父母二人和长辈人,两个团体,来对孩子教育,会对孩子造成非常混乱的情况。 其次是,夫妻二人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一人管学习,一人管生活,对待同一问题时,夫妻二人必须一致意见对孩子。

案例二:

基层管理者最怕上司越级管理。上司直接跳过我安排我下属的工作,这实际上是对我的分权:我有管理的责任,却丧失了部分管理的权力。分析了一下上司的情况,大致如下:1.他对我这块业务熟练,管理起来得心应手;2.其它业务他不熟,比较难搞定;3.我曾经做的不令他满意;4.照顾我,怕我累着……这就像家长带孩子,从小凡事操心,就要操心一辈子。在此我想对越级管理的上司说:拜托了,让我来,不行就把我换了!

案例三:

我在公司十年,我们公司副总是最难当的,也是换人换的最快的。 背后的原因就是双头领导造成的。如果副总有所作为,就成了双头中的一头,和总经理就会日渐️矛盾,如刘老师所说,员工自动站队,形成办公室政治。混日子和好事的员工最先站队,真心想做事的员工开始无所适从,也最容易成为办公室斗争的牺牲品。 双头领导对公司人才的杀伤力绝对是核武器级别的。

案例四: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一课一下子解开了困扰我许久的管理困境。2016年,集团公司委派了新的分公司总经理,这位新领导以身作则,雷厉风行,敢想敢干。然而,没过多久,包括我在内的几个部门经理就苦不堪言,工作越来越难开展。今天听老师这么一讲,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新总经理最喜欢“越级指挥”,常常找基层干部和优秀员工谈话,而且侧面从他们那里打听我们的动向。以前,我总是“反求诸己”,认为肯定是自己那方面做得不够好,现在看来,是因为领导给大家“戴了两块手表”的缘故。双重标准害死人啊!

作为下级,确实也需要反思。那么,员工会希望摘掉哪块表?他那块,还是你那块?

案例五:

“手表理论”告诉我们,并不是越多的牛人聚在一起就说明企业越牛,没有“一个上级原则”和“一致管理原则”的前提条件保证,那么反而牛人越多组织内部越混乱。就像不同时差的手表同样可以显示时间,但是如果不分情况、因地制宜,把正确的表放在正确的时区,那么也只能说是徒劳。 而要做到一个上级的原则,就是要坚持一个绝对的领导地位,避免形成“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我们常说的“多则惑少则优”也是这个道理,在企业组织中,一个绝对的权威会使得整个组织的效率和执行力更高。就像蔡崇信之于马云,两个人都很强但并没有都争着出头,一个负责整体管理一个负责背后运营,相互找到各自的角色定位,从而打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阿里巴巴。 

案例六:

手表定律中,多个上级的问题多发生在创业公司,身边的例子很多。两个很要好的好哥们,“两小无猜”都欣赏对方的品格。决定创业,吃苦耐劳,公司的员工一点点多了起来。两个人同时领导公司,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意见不统一,时间长了公司内部员工就会到处传出“小道消息”,最后两个人相互猜忌,怀疑对方有私心,账目稍有点问题就会导致分道扬镳,公司要么一个人做下去,要么变卖走人。既然想一起合作,就要把自己的部分安全感交给对方,找到自己真正的长板,把公司拧成一股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年规划第133篇-五分钟商学院17-如何让权力和责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