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至少我看世界的方式多了一个。
我是一个程序员,我算是拥有理工科思维的人吗?
什么是理工科思维?可以说它是一种反“常识”思维,我们经常说:"这是常识",但是什么是常识?如果常识只是通过我们的本能而直接作出的反应或者答案,那么这个是常识吗?而反“常识”思维的常识则指的就是这种常识,主观性的判断和认知,并不是真正的常识。而理工科思维则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验证,得出客观知识的思维。
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接收信息,然后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当一种思想在我们脑子里面成型时,想改变他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对自己赞同的思想都会抱以欢迎的态度,而对于不赞同的思想则会排斥,去接受一种我们不赞同的思想很难。确认偏误
则是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发生的,例如对于一篇论文,如果他的观点是你赞同的,那么即使他的论据没有那么准确没那么好,你也可能给他高分,而如果是你不赞同的,那么你可能就会提高自己的评分标准,对方提供的论据需要更加准确更有难度。
那么如果是两个持有两种相反观点的人,如何最终达成共识呢?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说: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
,那么谁是真理追求者?谁能真正的控制住自己的喜恶感?
在很多书和视频中,都有提到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坏的比好的重要
,这可能是人类能生存到现在的原因之一吧。但是这也就是让我们有了“损失厌恶”,相对于获得一些东西,我们更在意我们是否会失去一些东西。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也有那么多人喜欢铁饭碗,也有那么多人害怕改变,因为改变可能意味着失去。
随机
,大家都知道,就是你无法判断下一次出现的是什么。但是大部分人都下意识地认为随机
是均匀分布的,而当不均匀分布出现时,我们就会觉得这是有规律的。但是如果我们想想什么是随机
,你就会明白,既然是随机,那么什么结果都有可能发生的。那么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50%,第一次它没有发生,那么第二次,它一定会发生吗?答案是不一定。概率只是说明了,当发生的次数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会呈现这样的比例。但你还是无法预测下一次一定会出现什么。
认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
但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巧合,那么这些巧合一定是目的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在对一件事进行选择或评价时,我们都会说:“我觉得...”,但你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呢?例如转基因的东西真的不安全吗?核电站真的那么危险吗?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判断,通过数据来解释。学会统计学,会帮助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我们坐飞机,很多人都认为坐飞机危险,但是飞机的出事率比其他交通工具的都低得多。
现在的书店里面充斥着各种关于励志,成功的书籍。那么在科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的理论是可以复制的,那么你的理论就是科学。所以只有在你的理论能帮别人重复成功,你的理论才是科学的。但是如果成功可以复制了,那么成功还是成功吗?而意志力的高低是实现所谓成功的条件之一,为什么呢?从统计数据来看,意志力高的人自控能力更好,自控则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如果你无法自控,那么你的成功,也只是运气而已,而且稍纵即逝。
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则是屌丝的特权。
弱者是没有权利跟强者讲规则的,而且也没有必要跟强者硬碰硬,因为你是弱者,所以你就需要用非常规的方法,来撼动强者的地位。
学习很重要,但是如何科学的学习呢?
- 刻意练习
- 只在
学习区
练习 - 掌握套路
- 基本功
- 重复练习
- 高度针对性
- 随时获得反馈
- 单独学习
- 兴趣
每个人都有想象力,但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能想到什么?想象力是对我们已有知识的延伸。所以想象力是不自由的,只有我们的知识增加了,我们才能联想到更多东西。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随便翻翻,略读,精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能最快的获得我们想要的内容,首先是通过随便翻翻
来过滤掉我们不感兴趣的文章,然后通过略读
来找出好的信息,最后通过精读
将这些信息掌握。
从小到大,很多人都叫我们要记笔记,那么记笔记只是将别人说的话记下来吗?答案是NO,我们记笔记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记下来,记得多了,我们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思想。
看书是为了学到更多东西,当然也有人看书只是为了看书。但是真正的读书人,应该读懂书,然后理解它,然后得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但是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事,但正因为不容易,才更有意义去做,因为这才说明我们在走上坡路。看一本书应该看两遍,第一遍为了看懂,看到时候,我们会随着作者的思维进行阅读,那么第二遍我们就可以跳出作者的思维,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这时我们就会有剩余的精力去思考,用我们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思考的产物才是我们真正的收获。幽默是智力过剩的体现
。而读书笔记则是自己的思想的集合,笔记的内容表现出了你对书的理解程度。
上面有提到过厌恶损失
,厌恶损失
可能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思维之一。但是还是有人控制住了它,敢于冒险,敢去争取。有些事我们去做了,那么50%成功,50%失败,但是不去做,100%失败。所以成功者大部分来自于这些敢冒险的人,当然运气也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睾酮是一种激素,它会影响我们是否喜欢竞争,而这种激素会影响无名指的长度,这种激素比较多的人,无名指都会比较长。人的大脑在兴奋起来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
,而多巴胺的作用是帮助神经细胞传递脉冲。多巴胺
太少会兴奋不起来,多巴胺
太多就会兴奋过度。而人的COMT基因会产生一种酶,我们称它为COMT酶
,用来清除多巴胺
,它分为快酶和慢酶,快酶清除的快,慢酶清除的慢。如果有人的COMT基因产生的是快酶,则他会比较冷静,,而慢酶的人则容易紧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生活圈,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都来自这个生活圈,但是如果我们希望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则需要到圈外去,联系一些跟我们关系没那么紧密的人,因为少联系,所以信息的新鲜度反而更加高。
知识可以让我们去理解我们未知的,但是还是有更多无法理解的未知。
当你提出一个观点,你就需要去证明它,它才能被人接受。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有人说你欠了他50W,你说没有,他说那你证明你没有欠我钱。根据谁提出谁举证
,你提出一个观点,你就需要拿出证据,如果无法拿出证据,则无法被承认。
医学研究不能当真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通过假设某个条件不变,然后进行推测。科学家也是,他们通过模型的方式对一些特定问题进行研究,但是这些模型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不能通过它去推测一些超出它能力范围的东西。
我在开头问了一句,我是程序员,那么我拥有的理工科思维了吗?答案是不一定,在有些事情上,我还是容易感情用事。但是有些事情我却能很理性的对待。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作者是一个物理科研人员,思维严谨,在书中提到了很多书,下面是对应的书目,不是推荐书目,好坏自评:
- 《乡土中国》
- 《思考,快与慢》
- 《经济学人》
- 《内医学年鉴》
- 《时间简史》
- 《大设计》
-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 《信息食谱》
-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 《我们如何决策》
- 《重来》
- 《黑天鹅语录》
- 《反常的自然科学》
- 《走在人生边上》
- 《原理》
- 《可怕的对称》
- 《谁赚走了你的薪水》
- 《意志力》
- 《决断2秒间》
- 《大卫与歌利亚》
- 《匹夫的逆袭》
- 《引爆点》
- 《异类》
- 《哪来的天才》
- 《天才的密码》
- 《决策》
- 《贝尔实验室和美国的创新时代》
- 《不要当这样的科学家》
- 《娱乐至死》
- 《虎妈的战歌》
- 《为万世英名而战》
- 《哲学宝宝》
- 《战争与和平》
- 《浅薄》
- 《达蜜经济学》
- 《钱钟书手稿集》
- 《卧底经济学》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公司的概念》
- 《适应》
- 《低智商社会》
- 《夺魁者:关于输赢的科学》
- 《超级人脉》
- 《友谊的代价》
- 《别闹了,费曼先生》
-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
- 《魔鬼出没的世界》
- 《伤寒论》
- 《费曼的彩虹》
- 《怪诞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