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讲读我的叔叔于勒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九年级上册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孩子们兴致很高,在没有通知预习的情况下已经读完了全文。

      按照以往的备课,我会先讲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做笔记。可是今天我一问大家读课文了吗?全班齐声回答:读了。还不等我发问有些孩子就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菲利普夫妇真坏,满脑子都是钱。看到这样状况,我打算扔掉已经准备好的小说资料,顺着孩子们的话语开始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人物的性格很容易把握,那我在这堂课上能做些什么呢?

        突然有个孩子问我:“老师,于勒为什么在寄第一封信之后就给哥哥还钱呢?”听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一顿,“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聪明如我,扔给同学们。有几位同学说的很有意思。一个说于勒挣的钱还不够给哥哥还钱,另一个说于勒压根就不想给哥哥还钱。还有一个同学说于勒就没有挣到钱,纯属胡说。听了这三个答案,我灵机一顿,为什么不把这节课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境遇去大胆的想象呢?于是我在和同学们按照情节分析完人物性格之后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课堂思考:在返回的途中大家都没有说话,那么他们都在想什么?人物分别是菲利普先生、菲利普夫人、大姐、二姐、女婿、我。

        同学们看到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个个跃跃欲试。给定时间,给定思考方向,同学们开始动笔写。

          A同学选定我。我想:要回家了,妈妈肯定要揍我。那个十个铜子啊,我就这样给了我的叔叔。我觉得他是那么的可怜。那个年老的水手真的是我的叔叔,我的亲叔叔。我们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再遇见呢?我问他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告诉我这样符合孩子的想法,浅层次的思考。怕挨打,内心只有家人关系,少了金钱的污染。

        B同学选了菲利普先生。我想:这家伙怎么混成这样了?不是挣大钱了吗?他遭遇了什么?真是太可怜了!不不!我怎么能这样想,我若与他相认他一定会跟我回家,那我的日子该怎么过?别人知道我有这样一个穷光蛋弟弟还不笑话死我?不行不行,绝对不能跟他相认。学生向大家解释,菲利普先生内心是纠结复杂的。他和于勒是有血缘关系的,在内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亲情,可是在金钱的作祟下,他只能也只会抓住现实,为自己避开最大的麻烦。且他还是圆滑的人,怎么能让自己陷入不好的境地呢?

        孩子们越说越起劲,还自告奋勇的给同学指出所想象内容的不合适之处。我就在想这样既是文本理解,又是人物形象写作。相比以前在文本中按段落,按教案告诉学生菲利普夫妇是什么什么样的人那样的方法,孩子们更喜欢这样的想象写作。看似是写作,其实是孩子们在感知和再次塑造人物形象。

        一节课过的很快,我和孩子们都觉得意犹未尽。孩子们在结合人物性格,身份,境遇的基础上大胆的想象情节。我也很享受孩子们创作的过程。我不像是他们的老师,更多的我在参与,在倾听。我惊喜于孩子们那一个个既符合人物特点,又能丰富故事情节的想象。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远比我们牵着走更好。

      一节课有感于斯,怎奈自己语言贫乏,只是记录了上课的过程和自己一点点的想法。只是知道努力方向还有很多,把一颗心放在课堂上,人离课本就不会远。


                      乌鲁木齐陈婷婷

                      2019年10月29日夜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次讲读我的叔叔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