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陀传》,看故道白云

“比丘们,如果你们还有任何难题或疑问,现在就是问'如来'的时候了,请你们把握住就机会,不要在过后才自责为何今天面对佛陀而没有问清楚。”
佛陀重复了三遍,但都没有比丘发问。

今夜是世尊最后一个晚上了,他们都沉浸在这紧张不安的氛围中。

佛陀又默默地望了僧众一遍,然后说道,“比丘们,细听'如来'现在要说的话。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佛陀合上双目,他已说了最后的遗言。大地震荡,娑罗花如雨般从天降下。每个人都感到身心颤动,他们知道佛陀已进入了涅槃。

伟大的精神导师入灭了。在看到这,终于没忍住,掉了眼泪。这种悲伤的情绪在看到目犍连尊者去世时就开始滋长,再是舍利弗尊者去世,又于佛陀说他在三个月后入灭进一步泛滥,而此时这种心情达到高潮,仿佛是一位与我感情深厚的长辈亲人离开了人世,分外伤心。

在一行禅师著作的这本《佛陀传》中,我仿佛看完了乔达摩·悉达多的一生,像是部电视剧,讲述了佛陀从出生少年结婚生子,之后寻找解脱之道而出家,苦修,到放弃苦修,彻底开悟,收弟子,转法轮,度脱众生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从书中知道,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会痛苦,有困惑,也有妻子孩子,只是他独自走上了修行道路,成佛后带领并教导众生解脱之道。他和别人一样是坐在地上吃饭,吃完饭收拾好餐具,洁净身体洗衣换衣,禅坐深夜后也要入眠。

本书封面说,这是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推荐语这样写道,娓娓道来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此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是的,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一、死生本是平常事,不要害怕

舍利弗尊者的侍者周那沙弥来报告舍利弗尊者的死讯,阿难陀伤心啜泣,佛陀默默看着属于他最出色的弟子的衣钵和骨灰,没有说话,跟着,他伸手轻抚周那的头。阿难陀对佛陀说他听到师兄死讯时,全身僵硬,眼睛和脑袋一片模糊,悲痛不已。

佛陀说:“阿难陀,我曾多次告诉你,有生必有死,一切法都是无常的,我们不应该被它们所系,你一定要超越有生死和起灭的世界。阿难陀,舍利弗就像是供应一颗大树滋养的一枝强茎,那枝茎仍存在于大树中,大树就是这团修行觉悟之道的比丘……阿难陀,到处都是舍利弗,不要以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他就在这……”

佛陀入灭之夜,不见阿难陀,原来他躲在树后哭泣,佛陀唤来阿难陀,安慰说,

“阿难陀,你不要伤心,时常都提醒你有关一切法的无常性。有生,便有死;有起,便有灭;有聚,便有散。怎可能会有生而无死?有起而无灭?有聚而无散……”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薄伽梨比丘、给孤独长者临终之际,佛陀亲切地安慰鼓励他们,观照呼吸,释放恐惧和忧心,因此生无悔和充满快乐,生死轮转,不要害怕,平静对待。

一个行者,懂得观照自己的身体、感受、心,观照身体感受的无常性和互依性,那么,便可以防止痛苦加深。当肉体疼痛时,他会平静观察,这只是一种感受,而不是他自身;如果能够平和镇定,那么他的痛苦只是肉体上的,而不能扩散到整体,他依然能够在病重缠身,身体备受煎熬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可以满足于一顿早饭,可以对着开出的小花表现惊喜。

在移植仓里,我学到了两个字——平静。

移植前需要清髓化疗,在致死级别的化疗剂量下,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我一时找不到支撑下去的信念和力量,在想身体要是承受不了死了就。回输干细胞后夜里能睡两小时,却噩梦不断,梦到很多死人,办丧事,又有家家户户在门口烧纸钱,梦到死去的动物铺成的小路……整个心识被治疗带来的恐惧控制,后来这肉体上的折磨少了点,我才恢复了些心智,但我知道,如果身体上有新问题了,我又会掉入痛苦不安的泥潭中出不来,因为我不知道在这极端情况下,该怎么去处理,去安抚我的情绪,或许没有什么手术比骨髓移植还更让人难受吧。

果然,后来的高烧让我浑浑噩噩度过了十多天,头重脚轻,我心底默默地祈祷着第二天能够退烧,然而体温依旧坚挺。医生护士也为我着急,可从来不缺坚强吧,我照旧洗漱,擦身,喝水,吃东西,似乎日日40度高烧与我无关,但我没心情和精力说话是真的。烧没退又出来了几十万的巨细胞病毒,打过几次终于这次打出了40万,10万的eb病毒同时来了,还有淋巴瘤可能,我只能呵呵了。为了打这么高的eb病毒,又要接受化疗了,这造血干细胞才在体内一个多月时间,有谁有我惨啊,才把种子种下去了又要面临被杀风险了。而巨细胞病毒真顽固啊,还带出了膀胱炎,让我见识了世界上有一种疼叫做尿疼。持久的膀胱炎和打不下去的巨细胞病毒,再加上没完没了的呕吐,终于,赶走了我的耐心。我嚎啕大哭,两场;默默流泪,好几次。

哭过后,才理智过来,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像在移植前的那些日子里那样平静。我去看自己以前写的随笔,竟然从中收获了宁静和淡然,有种莫名的感动,没想到那些文字竟然暖到了自己。我不能重蹈覆辙再次沦为身体疼痛、情绪的奴隶啊,理性觉察才对。所发身上的一切皆是因为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既然想要重生,这些身体疼痛移植后的问题就要一并接受。已经发生了,忧虑没有用,因为忧虑也不会使情况变好,还可能导致更坏。再去看师父说的那句话——任它变幻,信念如一。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这移植后它变换着形式内容来折磨身体,我真切感受到了肉体上的疼痛,但我可以选择灵魂上的漠视和不动啊,把身体和心识分开,这样心识还是自由的。如此便安心过好在仓里的每一天,让自己平静些,就算死真的就要到来,也能有一分平和。

于是,病毒打不下去,我出不了仓,那就继续呆吧,不过也打烦了,还各种副作用,我对医生说,病毒就停几天再打吧,没想到医生也同意了,那一天得少多少瓶药水啊,我窃喜。于是,尿频尿血尿尿再疼,不就是熬嘛,再就是就喊出来,尿一次叫一次“哎呦,疼死我了”。没血了不就是继续输血嘛,不涨血?主任说了迟早会涨起来的,不相信主任那我还能相信谁。

于是,每天都要来半小时的嗨歌,极其难听,我五音不全。隔壁阿姨还说,“秀云,你唱得好听,你多唱呢,阿姨我听了心情好。”她又说,“秀云,你真的坚强,我佩服你……”应该是我想开了吧。然后奇迹般地,病毒自己转阴了;尿不疼了,膀胱炎也好了;高血压也没了,头不疼了。淡定淡定。只是这肌酐一直下不来,血也不上去,出仓吧,都呆了87天了,可没想到出院后两天查,肌酐降到正常了,三系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涨了点。嘘,低调低调。可是我又双膝关节痛,到今天一个半月了;血还是很低怎么办,知足吧,慢慢来吧。

说真的,我确实是因为怕而当初选择保守治疗,若发现这个疾病就移植,然后紧接着死了,我才二十几岁多不甘。但这几年里,通过看书,亲近佛法,思考,我终于有了勇气和决心来面对移植,面对我的人生,面对生死。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有限的时间里,做过了什么,有没有遗憾,我自问自己,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报答双亲而感内疚,但好友提醒我,我这么想还是没有放下。那么,我便对自己说,我没有遗憾了。我最幸运的事便是生病后遇到了佛法,它让我从疾病的深渊里爬了出来,不自艾自怨,不怨天尤人。让我在疾病、生死问题上学到了一些坦然和平常。就如佛陀所说,一切法均无常,有生必有死,有起必有灭,有聚必有散。当死相现前,不会过分烦忧恐惧;当亲友离去,不要一蹶不振,长久悲恸。

二、觉察专注,是一种修行

那天是悉达多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因为他前夜已证得大道。他要离开善生和缚悉底等一众孩童了,去教导他人这条道路。走之前,他们分享了最后一餐,悉达多说,

“你们平时吃橘子,可以把它吃得专注或不专注,怎样才是吃得专注呢?那就是当你吃橘子时,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吃橘子,你可以全面地感受到橘子的香甜。当你剥橘子皮时,你知道自己是在剥皮;当你把一瓣橘子放到嘴里时,你知道你是在把一瓣橘子剥下来放入口中;当我吃每一瓣的时候,我都觉察它的难得和美好,我吃着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忘记它……这就是在专注地吃橘子。”
“留心吃橘子的意思,就是在吃它时,真正地与橘子接触和沟通,你的心没有思念着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生活得念念留心专注,就是要活在当下,身心投进此时此刻。”

觉察和专注便是佛陀对人们最基础的教导吧,用心专注可以培养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持久做一件事而不受外在打扰。觉察此刻,专注此时,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就是回归当下吧。所以佛陀常说,要观照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即世界。

很多人在看书时看着看着就心跑了,只剩眼睛盯着书本发愣,可能眼睛也早去看手机了,因为心静不下来。我也会心不在焉,不知道什么时候脑子里想的就是去哪玩去吃什么好吃的了。后来,我就在看书时,先在开头页写上大大的三个字“用'心'看”,提醒自己,大脑和心一定要在线,不然看书就没有效率,就是在假看书,这样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就达不到。多次之后不用刻意写出提醒,我也能很快投入,外在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专注也不仅仅是在学习上,佛陀说对橘子的专注,就是一种修行,你知道你是在吃橘子,你很享受吃橘子这一刻。可我们总是,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看得入迷,聊微信聊得很嗨,或是捧着饭碗找人唠嗑。我们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吃饭上,吃饭倒成了顺便的事,吃完了就OK了,哪里有细细品尝。我自己没有做到,就是睡觉我都有失眠症,其实,吃饭睡觉也是禅,是修行。扫地洗衣洗碗都是修行,你明明是在洗碗,可有人说你不在洗,不是人家故作高深,而是你那颗心不在。

佛陀说,

“生命只可在目前这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重新接触的方法,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你才会找到真我。”

是啊,我们的身心总是在遥望将来,在回想过去,而逃避或者被迫面对现在,很少用心对待,以欢愉的心情享受现在。我们甚至不了解自己,以为自己喜欢忙碌有节奏的生活,可事实是闲暇时翻开书的片刻宁静更让我们安慰。我们一直在路上,但要是去留意路边的风景,就会发现,花草树木阳光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最好的馈赠,我们是要用一颗平静和觉醒的心去看它们,而不是用眼睛看。这样美真的那么难寻吗?

觉察,也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是否落入贪嗔痴恐惧忧虑的圈套中。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花时间与我们自己对话,清楚自己的受想行识。比如现在身体出问题了,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经常吃不健康的食物,是否经常熬夜,是否脾气不好,易怒。你总是做事急躁,觉得生活无味,你是否觉察到自己已经在焦虑,而这是因为你想追逐更多,欲望大,但你能力不足,应该慢一点,知足一点。如果你有觉察专注的习惯,那么在你将要嗔恨发火,痴迷某物时,能够较快恢复理智,你依然会经历情绪,但是你在情绪里的时间会缩短。

在造血干细胞输入体内后,我知道的几个病友只打了几支升白针白细胞就开始长,而我打了几十支,两胳膊都青肿了还没动静,为什么他们那么快细胞就在长了,而我,是不是干细胞没有植活呢,心情就不好了。后来终于有变化了,可别人三天就从0涨到1以上,而我每天以0.1—0.2的速度爬,我又郁闷低落了,也不敢去看每天的血象了。总是后知后觉,我才意识到自己焦虑了,心想不能这样,不能这样,一个星期后才到1,我终于松了口气。可又把心思放在了血小板上,别人打了十几支针板就涨了,而我最后是打了40支以上才植活。这期间我又严重焦虑,悲观主义。现在看来,要是我能早点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焦虑的时间就能短点。

其实,生病这么久以来,我在努力调好心态,我有看如何管理情绪的书籍,但我不得不承认,在移植仓里,我的理智处在了下峰。多说一句,移植,需要的不仅仅是你耐打击的身体,更是你顽强的毅力和不能失去的信心,以及良好的心态。

三、有了解才有爱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为人知的各种困难和遭遇,所以如果能放下评判和指责,心怀一份好奇和体谅,去了解他人背后的故事,我们就会看到每个生命的不容易,这份了解会让我们的心境越来越平和,生命也因此变得包容和厚重。”

佛陀说,修习对生活的专注,会对自己和周遭的环境都很了解,而了解与明白会引致容忍和爱心的产生。当每个人都能了解别人时,所有的人就能相互包容,相互爱护,没有了解是很难有爱的。

没有了解是很难有爱的,多平凡却又充满智慧的话语。因为不了解个中情况生出很多误会,仇恨,傲慢,偏见和痛苦。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超市里很多人排队付款,但收银员屡次出错,惹得后面的人不满而大声斥责,终于收银员忍不住大哭起来。是因为他工作不认真而出错吗,是因为顾客斥责使他哭泣吗?都不是,真相是他母亲前天晚上去世了,他非常伤心,但还得来上班,只是心不在工作上。这就是因为众人的不了解,而多有责怪,要是知道收银员的伤心事,他们就会多些宽容,会给予安慰。其实,例子不用向外找,我们自己身上就有,还非常多。

有了专注和觉察,才有了了解,悉达多体悟到,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都有引致其他现象产生的可能性。单一之中包含所有,而所有也存在于单一。比如,没有阳光、雨水、泥土和种子,就不能长出树叶,还是稻米乃至各种植物。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其他而独自生存,他们都具有互依性,都处在变化变幻中,没有一样是有个别的、永恒的自体,这便是无常和无我,缘起法,万法(物)因缘生,万法(物)因缘灭。

因此,佛陀说,接受生命就是接受无常无我,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有常和有分别个体的妄见。他们相信那些无常的东西是恒常的,无自性的东西是有自性的,而被无明(没有智慧,对事物不了解或是片面了解)蒙蔽双眼和心识,也正如此,人们才会有执着,有贪嗔痴慢疑这些产生痛苦的精神障碍。《药师经》有语“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消除无明之道,就是解脱之道,而对无明的消除,便是觉察之道,了解之道。

四、没有分别心的爱

在《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中,学习到了一切情绪皆苦,就是爱这种欢愉的情绪也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如家人不幸,家中其他人会忧虑伤心。父母的溺爱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利。恋人分手,当初越亲密分开时越难过。因此爱里也会生苦,但佛陀对于“爱”是做了分析的。

一般人所说的爱,只限于父母子女、夫妇、家属、宗亲互爱。这种爱的性质,都是依着‘我’和‘我的’的观念而产生,仍纠缠执着和分别心之内。这种有分别心的爱,会产生偏见,人们对于他们圈子之外的人们,可以变得毫不关心甚歧视排斥。执着和分别心,都是导致他人和自己受苦的根源。
而大慈或慈爱,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心量;大悲或悲心,则是替别人解除苦难的胸怀。大悲和大慈都是不求回报的,不限于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家属,这种爱,是遍及所有人和众生的。它没有丝毫的分别,‘我的’或‘非我的’的成分,正是没有分别,才没有执着它会导致快乐和减轻痛苦。慈悲心产生的痛苦,是滋长关怀和责任感的。

这里介绍下,慈悲喜舍,称为四无量心,即(相对)菩提心。那它们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解释(其实我也不懂,哈哈)

慈心:是一种很自然的慈爱和关怀,去照顾尊敬对方。

悲心:对于痛苦众生的深切同情与怜悯,并希望去帮助减轻他们的痛苦。比如帮助弱小孤儿,为不相识的病人筹款,志愿服务……

喜心:见到别人行善或快乐时,你也开心喜悦,而不是嫉妒。

舍心:无分别的,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无论出身卑贱,贫穷富有,职业高下,都能以一样的慈悲心和喜心对待。

我想,我们是可以学着培养自己的慈悲心的,做一个善良的人,少一点幸灾乐祸,少一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知道你的一个微笑就能温暖到此刻与你不熟的伤心人。持续的善良就演变成了慈悲,这是种无分别心的爱,是大爱。慈悲为怀不是出家人的专属,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拥有。随喜他人的喜事和功德,可以扩大我们的心量,你可以去羡慕,也大可以视之为动力而努力,但千万不要妒忌。

其实,佛陀对“爱”还做了其他开示,我想它非常适合父母与子女,恋人之间的爱。要是他们都能知晓佛陀的这些话,得多好,这样开明的父母和恋爱中真正懂爱的情人就会多很多。

我们的爱,是应该给我们所爱的人带来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们的爱存有占有的私心,那就不可能带给他们平和快乐;相反,我们只会令他们感觉被困,这种爱不外乎是种牢狱。当我们所爱的人再无法觉得快乐时,他们便会想办法释放自己,以能重获自由。这种爱亦会逐渐变为愤恨。
假使你想你所爱的人快乐,你一定要学习去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期望,当你们去了解了,便可帮助他们疏解烦恼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如果你单是要他们跟随你的意愿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绝不是真爱。这只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需要的错误途径。

最后

这本书很厚,394页,讲述了佛陀一生,并包含太多的法理和修行解脱之道,我把有共鸣和容易理解的写了出来,然而这只是其中一丁点内容。我一直认为一本书看一遍是不够的,何况这种含有深刻道理的书籍,就是再看几遍也不能领略到要义,但总会有新的发现。对佛学感兴趣的或是想要对生活对世界有新认识的朋友们,可以去阅读这本著作,鼎力推荐。

《佛陀传》原名《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脚下。每个人都有觉醒的可能,佛只是过来人。我说,愿我们都能借佛陀教导之舟驶到觉悟解脱的彼岸,未免太难,但希望都能到达我们各自的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佛陀传》,看故道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