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教育还能走多远?

“我考上清华关学校什么事?”这优生打了功利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

几年前,某知名重点中学在高考中“再创辉煌”,标志之一便是有一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

但是,这个辉煌事迹到了后来是个悲剧。

应学校要求,班主任打电话请那位“优生”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讲经验。知晓来意后,他的第一句话是只有三个字的疑问:“多少钱?”班主任一下子懵了,他完全没想过自己的学生会这么说。要知道这位“优生”一直是她的骄傲,此后的历届他都会作为“典范”来激励学生们,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复。于是,他在电话里苦口婆心“学校培养你不容易”“要懂得感恩”“做人不能忘本”之类的话。谁知该“优生”又反问了一句:“我考上清华关学校什么事?”班主任听后瞬间呆住,无言以对。

据称,当时学校给了这个考上清华的学生以七万元的奖励——这也是当初招生时的承诺。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要给这孩子七万元奖金呢?校长的回答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冲刺清华北大!希望通过金钱让更多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这真是一个喜剧!现在这“优生”突然翻脸了,班主任老师怎么能够不锥心地痛呢?

教育活动在人类史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有着与人类进化一样久远的历史。自进入近现代以来,教育的功利化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越来越严重。再看当今每年一度的高考。中国的功利教育,形成了一道“陪读”“陪考”和“配送”的风景线。这是古今中外从来不曾有过的怪现象。大学里的年轻博士和教授们也都搞陪读,这就不可理喻了,说明功利性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把学校、学生、家长都裹挟进去了。

现在的大学也是这样,把大学毕业生分为“优秀生”与“非优秀生”,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通行做法,见惯不怪。但是,把这种逻辑和理念延续到毕业典礼上,赤裸裸的歧视“非优秀生”,无疑是一种莫大伤害。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是阶段性管理措施,不是终生评价大学生的价值标尺。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整顿和改造这些学校,决不能迁就某些学校的虚荣心和功利思想。如果彻底整顿了,将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有力地遏制教育及其他领域的功利思想和做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功利教育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