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惟仁者宜在高位

2021.09.16周四晴Day259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402

《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窬垣而辟[1]之,泄柳[2]闭门而不纳,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3]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4]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诌笑,病于夏畦[5]。’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注释】

    [1]段干木:晋国人,清高而不屑为官。魏文侯去拜访他,他却翻墙逃走不见。窬(yú):越过。辟:同“避”。

    [2]泄柳:人名。

    [3]阳货欲见孔子:阳货想让孔子来拜见他。见:此处为使动用法。

    [4]瞰(kàn):窥视。

    [5]胁肩诌笑,病于夏畦:缩起肩头,装出一副恭敬的样子。

    【译文】

    公孙丑问道:“不去拜见诸侯,有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古时候不是臣子就不去拜见。段干木为了躲避魏文侯而翻墙逃走,泄柳为了躲避鲁穆公而闭门不出,这些都有些过分了;强迫要见,也是可以见的。阳货想要让孔子亲自拜见他,又担心别人说他没有礼节,大夫赏赐士人,士人如果没有在家,就必须亲自前来拜谢。阳货见孔子没有在家,于是便给孔子送去了一只蒸猪;孔子也趁着阳货没在家的时候,前去拜见。这时候,阳货先去拜见了孔子,孔子哪有不见的道理?曾子说:‘缩起肩膀,装出一副恭敬的模样,真是比在田地里干活还要辛苦。’子路说:‘没有相同的语言,还要看着他的脸色一副愧疚的样子,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了。’这样看来,君子该如何修身养性,从这里可以知道了。”

    【解析】

    交往规则以礼为主,真诚是礼的基础。在孟子看来,诸侯之间只要以礼相待,诚意交往,也就不会被他人拒之门外了。如果毫无诚意,而又勉强去见的话,得到的结果只能是尴尬。

离娄上

    【原文】

    孟子曰:“离娄[1]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3]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4]不忘,率[5]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6]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7]。’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8]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释】

    [1]离娄:人名。实力极强,可以看到百步之外的东西。

    [2]公输子:人名,又为鲁班。

    [3]闻(wèn):名声。

    [4]愆(qiān):过失。

    [5]率:遵循。

    [6]揆(kuí):度量。

    [7]天之方蹶,无然泄泄(yì):蹶:动。泄泄:多言,话多。

    [8]非:诋毁。


    【译文】

    孟子说:“即便有离娄的视力、鲁班的技巧,如果不按照规矩行事,也是无法成方圆的;即便有师旷的耳力,如果不根据六律,也是无法纠正五音的;即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能实施仁政,也是无法安定天下的。如今尽管有仁心仁爱名誉的人,可老百姓没有享受他的恩泽,后世人也不会效法他的,因为他没有施行先贤圣人之道。所以,光是有善心也不足以参与政事,光是有法度也不足以顺畅施行。《诗经》上说:‘没有过失也没有疏漏,所有都遵照先王的章法。’遵循了先王的法制还犯下错误的,从来没有过。圣人已经竭尽自己的目力,然后又用规矩准绳制作出方圆平直的事物,这些事物用都用不完;圣人竭尽了自己的耳力,然后用六律来纠正五音,这些东西用也用不完;圣人已经竭尽了心思,接着还推行了不愿他人受苦的仁政,让仁爱布满天下。所以说,建筑高台一定要依靠丘陵,挖掘沟壑一定要依靠沼泽,处理政事却不依靠先王的道义,这能算是明智吗?所以说,只有仁义的人才适宜处于高位。不仁义的人在高位,只能将罪恶散播到民众间。上无道德度量,下无法律可守,朝廷不相信大道,工匠不相信尺度,君子违反了义,百姓犯了刑法,国家之所以还能够生存,纯属侥幸了。所以说城墙不坚固,兵甲不多,并不是国家的灾祸;田野不开辟,财货不聚集,也不是国家的危害。上不讲礼法,下不做学问,刁民兴起,国家也就快要灭亡了。《诗经》上说:‘上天震动,不要多话。’多话便是话不停的意思。侍奉君主的人没有道义,进退没有礼仪,说话也不遵循先王之道,这就是话不停了。所以,君王克服困难称之为恭,陈述善良的道理而抑制谬论称之为敬,认为君主无法行善称之为贼。”

    【解析】

    此篇讲述的是治国之道。在孟子看来,治理国家的时候一定要效仿尧、舜这般圣明的君主,并认真地施行他们的王道策略。军事如何强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是最紧要的,最为关键的是礼仪、教化和圣贤之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治理好国家,才能够将圣君之道运用到当下的政事上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惟仁者宜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