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古城,因知道古城中心肯定人很多,王一和老杨特意选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客栈。客栈的老板,是个云南女孩,长得文文弱弱,精致小巧。她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帮工打理着那家客栈。这时候是淡季,一个床位20块一天,王一和老杨住在一楼,有个廊子,放着两张椅和茶台,小院里养了很多的花,还有一个小鱼塘,有块画了些花鸟的照壁,很安静。
俩人早上睡醒,跑到巷子里,有担着扁担卖小吃的,刚出笼的热馒头夹上黄豆豉炒小辣椒肉末 ,豆豉的味道略有点臭臭的,但好吃极了。两人每人能吃两个,王一回忆说我至今还好这一口,前两天在菜市场无意中发现一个四川人在卖黄豆豉时,还买了点回来,自己炒了一份,家里人嫌臭,但我吃的很享受。
吃饱便去乱转,住了两天,两人和老板娘也混熟了。那女孩结婚不久,老公是广州人,在广州工作,她是昆明人,在这打理小客栈。女孩可能思念老公,几次说粤菜好吃,她学会了粤菜还会煲汤,那天又说起,王一和老杨便说那我们去买菜,让她开个菜单,给我们露一手,女孩很高兴。
俩人从菜场回来,她说,你们去玩吧,晚饭回来吃就好。我俩出去逛到下午饭点,回到客栈,女孩已做好了一桌子菜,院子里的蜂窝煤炉上还煨着煲了几个钟的玉米排骨汤。肚子早已饿了,上桌开餐 ,叫小帮工一同吃,她夹些菜到吧台后去吃。我俩边吃边夸,女孩也笑逐颜开。
这时进来两客人住宿,一对男女,广州人,女孩便似见了婆家人,高兴得站起邀请那两人吃饭;王一对那对夫妻说,老板娘老公也是广州人,做的粤菜,你们有口福,刚开饭,来尝尝老板娘手艺。老杨拿过凳子,招呼坐下。
那两口子先喝口汤,又挨个把菜尝了遍,女的皱着眉说,这太不正宗了,我们广州人煲汤都是不用味精的,菜也太咸了,肉也不够滑,男的也添油加醋几句。老板娘脸上就挂不住了,面色通红。王一顿时火冒三丈,未等开口,老杨已经开骂了,唉,你们两个傻叉,广州人怎么了?让你白吃还屁话多得很,滚!
那女的还想张嘴,男的见势不妙,放下碗筷拉起那女的上楼进客房了。
这下有点尴尬了,好好一顿晚餐给弄成了这样。那女孩尽说谢谢,王一和老杨更坐不住了,三下两下吃了些,便说吃好了,到后院喝茶。
大约八九点钟,前厅一阵高跟鞋的响声,进来一女的,一身正装,干部摸样,提着公文包,背着一皮包,撇了俩人一眼,上二楼去了。大约过了个把小时,楼梯上又响起高跟鞋声音,两人抬头看,那女的换了一身裙装,披个方巾,浓妆艳抹,笑嘻嘻地朝我俩走过来说,你们俩有没有别的安排?要不咱们一块去喝酒吧。一口京腔,两人心想这人会四川变脸吗?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这样?
聊了几句,方知那女的是北京一个什么单位处级干部,到昆明开会,会议结束,一个人慕名来丽江玩两天。
王一的回忆
我已经记不清我俩到底是跟她去了还是没去,但我估计没去,因为我的记忆里没有喝酒的片段。反正这让我和老杨当时很惊诧,后来吹牛时也经常说起此事。而类似的事情,在丽江还发生了多起。
我那次带的有速写本,一直都没用,一天在院里画那些建筑房檐儿,进来三男一女参观小客栈,见我在那画画,那女孩儿便蹲在一旁看,几个男的叫走 ,半天叫不走。好容易连喊带拉出了小院儿,那女孩又独自一人跑了进来,夺过我手中的笔,在我那本上写了个电话。转头又往外跑,边跑边回头说,给我打电话,一块喝酒。我对老杨说,别处是泡女孩这儿怎么反过来了?
可别想多了,古城里带色的一点都没有,雪山围着的墨脱都有的那种女孩,城外有,古城里没有生存空间。反而教师、公务员、白领平日里忙碌,特意抽出时间来古城里休闲的很多。我相信那些女性,出了丽江,又得变回去。
于娜娜在回到乌鲁木齐的当天给我来了个电话,报平安顺利到达,也给小吴去了电话。转眼已过去半个多月,我并没有她的信息。
有天喝茶时老杨问我,你现在还认为于娜娜回英国去还会放不下那段感情吗?我说,我不确定了。因为后来的几天和于娜娜的接触和之前的印象反差太大。老杨说,那女孩挺单纯的。你没联系一下。
我想给于娜娜打个电话,转念心想她回去父女相见,加之上学的事,一定忙的不可开交,便又放下电话。而电话声响,正是于娜娜的电话,我心想,风直邪,想什么就来了。
电话中于娜娜告诉我她已联系好英国校方,父亲虽不愿她离开但也同意支持她继续学习。另外,她和继母也相处的和谐许多,继母还托家人在广州给她联系了份工作,说如不想去英国,在国内工作也可以,虽南北相隔,但总是国内。
我问她如何决定,她说无论如何,都要去英国一趟,上学与否都还有些手续要办理。我问她什么时候走,她说票已订好,后天去北京,然后出发。
我祝她一路平安,并说保持联系,她说去英国后会给我联系方式。
挂了电话,我对老杨说,走吧,出去走走。
我告诉老杨,于娜娜的电话,她要去英国了。
我俩对古城已很熟,我们从三眼井那转过去。
很多地方都有三眼井,有名的如
文学泉“三眼井”, 是“茶圣”陆羽品水煮茶的地方。陆羽(733-804),字鸿渐,竟陵人,出生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后以《茶经》三卷著称于世,世人尊为“茶圣”、“茶神”。陆羽曾被朝廷诏拜为太子文学,史称陆文学,因此,这口井又称文学泉
丽江古城的三眼井和陆羽天门三眼井不一样,是一种独特的用水方式,是丽江古城纳西先民虽然生活在水资源十分丰富的丽江,但依然对自然怀着一种合理使用,物尽其用的的人与自然三位一体的原生理念。三眼井不仅富有地方民族特色,且具有科学、卫生、合理、方便的特点。所谓“三眼井”是利用地下喷涌出的泉水源,依照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并对3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并约定俗成,形成古风民俗。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清冽洁净,为饮用之水;水从第一潭溢出后流入第二潭,第二潭水质洁净,为洗菜、洗涮炊具之用;水从第二潭溢出后流入第三潭,第三潭为漂洗衣物专用,最后水从第三潭排入排水沟中。这样,三潭相串,各司其职。在丽江古城凡有三眼井的地方,周围都有小型广场,栽有古树名木,除了挑水、洗菜、洗衣服的人外,早晚时分,还有许多老人小孩喜欢到此憩息、玩耍,构成丽江古城特有的一幅现代“市井生活图”,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色。
我很喜欢坐在旁边的高台上看井边那些洗涮的纳西人和那些玩耍的孩子。而那天我们并没有多停留,沿着流水往古城中心走。
王一和老杨走进一个茶吧,下午时间,茶吧里人不算多,三三两两坐在几处,最多一处人围坐着五个男男女女,王一和老杨坐在他们后面空位,刚好靠窗,能看到外面的景致,也可以享受到阳光。
要了一壶茶,听见那些人里有人讲着陕西话,望去看到其中一个长发男人正在说话,王一刚好与其对视,那人友好的招呼,两位朋友也是驴友吧,要不坐一起聊天,我们正在聊徒步心得。王一和老杨对视一眼,说好,两人也过去加入围坐一圈。
长发男说,这两位是成都来的小妹妹,她们对旅友圈很感兴趣,我正给她们介绍我徒步的经历,两位老兄从哪里来,看样子也像才驴行过来。与长发男一边坐的两位驴友 装束的男人也附合,聊聊,大家交流交流。王一和老杨这才注意到坐的两位成都女孩,刚才看的背影,目光对视,两女孩都很漂亮,其中一个女孩看着王一,表情夸张的问,你是电影演员吧?王一奇怪,那女孩又边做思考状边说,好像那个叫什么,付虎,对,付虎。
王一说,付虎?付虎刚去世了,你不知道,不久前的事。我要真是付虎,现身在这,你们还不都跑了。王一摘下头上的帽子,说,不像了吧。
老杨说,我们去了趟墨脱,察隅,刚从滇藏线过来,在这休息一段。
长发男和另两个男人一下收起面上的笑容,什么,墨脱,长发男提高声调。那边也有人听见张望。是啊,墨脱。老杨轻声说。
王一的回忆
那茶吧像是驴友聚集地,旁边也有几拨人,老杨回答了下行程,问我们话的是西安人,他和同伴听到我们刚从墨脱出来,一副肃然起敬的样子,旁边桌子的也过来了,问这问那,我俩也就刚好一顿吹。那俩女孩都很漂亮,本来她们已经和西安那哥几个说好苐二天去徒步虎跳峡景区,问我俩是否一同去,我俩说以前去过,聊到饭点时,我们要走,俩女孩要和我们同去吃饭。苐二天也自然爽约不去虎跳峡了。
我们找了一家川菜馆,是两女孩介绍的,说很好吃,她俩是成都人,说好吃自然不会差。
两女孩自我介绍,高个的姓方,个头低点的姓袁。我玩笑说你俩既不方也不圆。
高个的小方,面部长的到是与方沾点边,颧骨较高,使得面容很立体,大大的眼睛,一头乌发在脑后分扎成两份,性格开朗,说活语速很快,有点运动员的气质。而小袁,正如她的姓,长的圆润,略带点忧郁之色。披着一头略发黄的长发。两个女孩身材都很好,小方个子挺高,她跟我走在一起,和我差不多一般高。
吃饭时她俩还在不停问有关墨脱的事,并不时介绍着上桌的菜肴。因为是她俩家乡的菜式,她俩似乎成了主人。
我和老杨那时已换了家客栈,距中心处不远,但在山坡上。吃完饭,到处乱走,晚上的古城里一下变的人很多,小袁问,你们住哪,去你们客栈或我们客栈玩吧,老杨说好。
来到我们才搬进的客栈,这是个比之前大点的院子,不似昆明女孩那家,小巧精致,这家像个北方四合院,主人是市区里开宾馆的,所以院子里并未花精力搞,而房间里设施非常好,是把以前开宾馆的设备给搬了过来。打算边经营边建设。比起别家,价格也差不多,但室内条件简直好的太多了。
我和老杨也是瞎逛无意发现,便般了过来。由于没有完全搞好,也没多少人住。两女孩一看室内设施,惊呼,和我们住的比,你们这是皇宫啊。再一问价,几乎一样。
小方立马说,这不行,太不公平了,对小袁说,咱俩也搬来住这吧,小袁也说,马上搬,马上搬。又问还有房吗?
空着好多间呢。老杨指着院中说。
那老板常不在,有个小伙子给看门,只有一个服务员,被子等清洗全是宾馆来换。问小伙,要间房,二楼的,我俩头顶上。
说搬就搬,我俩陪着方袁二女去拿东西,回来就坐在院内石桌吹牛。
小袁问你俩怎么会想到去墨脱。老杨说,他是画画的,来西藏来风,我陪他一起来的,听别人介绍了墨脱,才走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