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卷与唯功利是图

高校内卷情况愈演愈烈,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的主动或被动功利。

在北京某211高校,甚至出现了在ATM机内学习的情况,虽然上了知乎热搜,大家也可能只是看个笑话,但是情况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学校图书馆只有三百个坐位,教室整天被各种活动或者考试占用,没有足够的适合学习的地方。

保研似乎成为了每个本科生最关心的事情,每年保研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在保研边缘的学生相互举报思想道德有问题,把别人挤下去让自己拿到名额的情况不是个例。舍友同学之间每天带着面具,笑里藏刀。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你的每一个同学实际上都是你的竞争对手。

我也一样,每天都处在一个十分焦虑的状态当中。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却又被每天大量的临时安排搞得内心浮躁,没法潜心做点什么。

说实话,我对高考成绩并不满意,原本想要复读一年再战,被家里人拦下来了,也就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入学才知道还有保研的政策,十分心动,于是到处打听怎么才能保研:成绩是第一位的,不能挂科,保研要看绩点;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跟着导师做很厉害的科研等等等等。

然后去听了国家奖学金和知行奖学金答辩,看着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的答辩PPT,整个人突然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和追求功利之中。倒不是怕自己被别人超过,只是不明白他们都是哪里来的时间和经历去做这些事情的,果然优秀的人干什么都是十分优秀的么。

从那时候开始,整个大一一学年,不管干什么我都会先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想想这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好处能不能配得上我的付出,否则一概免谈。也了解到有很多能给保研加分的竞赛,组队去参加。弄过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大英竞赛,还想搞大创,虽然因为做不下去,到中期答辩就放弃了。当然,各种竞赛也没有什么出色的名次或者荣誉。

在被队友质疑,跟老师说我们要放弃中期答辩的时候,我突然就开始思考,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到底想要做什么,对现在的生活我满意么。

在上大学之前,我思考过以后最理想的职业是干什么:搞科研。这是我最想要去做的事情,退一步是当老师。当时想的是,参加点我喜欢的活动,我想去做志愿,无偿去帮助别人,然后好好学习,做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虽然接触了之后感觉到我想象中的科研和现实出入还是挺大的。

然后呢?我现在在干什么?

被分数搞得焦头烂额,每天都在把我做的每一项事情用收益去衡量。这又是何必呢?一点都快乐不起来。

从决定把今年的大创放弃的那一刻开始,我觉得我想明白了。

内卷是中国高校目前教育形式下的一个必然现象,每个人都在抱怨和“抗议”,但是又都试图从其中分一杯羹,让自己成为畸形制度下的受益者。

改变不了制度,那就改变自己啊。功利还是要有的,但是当眼前只有功利的时候,就看不到诗和远方了。

想开了之后,竞争啊排名啊保研啊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竞赛成绩也没那么重要了,心也能沉住了,可以安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可以每天专心学习看文献,周末去做志愿活动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说远也远,说近也近,但是在看不透摸不到的时候,又何必让自己焦虑不堪呢?

趁着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后悔不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校内卷与唯功利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