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2-10-26《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书笔记2

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应付差事地上课,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持续的应付,除了会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老师自己的工作状态、生命状态在日积月累的应付中一定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在课堂上实现工作的修行,可能是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享受生命的过程,也完全可以和享受课堂的过程合二为一,通过自我积极构建有生气的课堂来激活创造的活力。

比如,每节语文课前让学生自由选题演讲,这是我们科组的老师和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每节课都有不同的学生分享鲜活的话题、例子和感受,我可以看到他们不一样的风采。他们会为“敏感型”同伴发声,会从专业视角来普及抑郁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知识;他们可以系统地讲清楚电竞作为全球化比赛的历史、现状,相关公司产品的更迭和发展盛衰;可以开心地分享妈妈89块钱购买的保健眼操做法,介绍养生食谱和保健要领;可以生动地介绍各国风俗文化并追溯文化背后的成因,等等。这个月印象深刻的一次课前演讲,是10班孩子演讲的话题为MBTI。追问之下,我才知道几乎全班同学都已经上网做过了MBTI测试,对自己的个性类型特质非常了解。总之,通过学生的自我呈现,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了解,他们具备的自我探索的意识,已经远远超越了曾经同龄的我。课前演讲只是一个例子,其实在类似互动性很强的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资源永远不会枯竭,老师建构学生的思想,同时学生也帮助老师建构自己的课程,课可以越上越丰富。

由许许多多教育家、学科专家传递而来的各种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主张,在被教师由衷认领并去实践时,几乎所有的主张或基于自证的理论也只是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地改造并创造性地发挥。而一线教师的价值和创造性也在于此:一旦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必然能够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专业理论。实践就是我们可以把不同理论和主张整合成教师自己独特体系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把课堂视为自己运用知识、收集素材、发展自己体系的平台。

很多大师也是这样做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由他的演讲稿整理而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基于多年讲稿形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从多年在国外授课的英文稿翻译而来;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是多年讲课的讲稿;迈尔斯的《心理学》已经再版十多次,几乎每一两年都是他教学实践升级的体现。书店里,还有很多类似《西南联大通识课》《北大国学课》这样的书籍,有《顾随诗词讲义》、“叶嘉莹说唐诗宋词”等不同教师的授课讲义整理成的书籍,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地上课,开发一门课程,持续地讲,然后形成一本经典著作,借荀子的话说就是“用心一也”。

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过程。一是知道学生之困,授课过程中的难点所在;二是知道老师自己之困,包括课程设计和知识储备的不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10】2022-10-26《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书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