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伟大新时代

 走进塞罕坝林场,从塞北荒原到万亩林海,背后是一代代塞罕坝务林人的执著坚守。响应“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投身于利在千秋的“绿色事业”,从植树到护林,塞罕坝务林人用心血滋养棵棵幼苗,用汗水浇灌万亩林海,克服了千难万险,铸就了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我们要接过塞罕坝务林人手中的“接力棒”,扎根乡村振兴热土,在奋斗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为乡村振兴事业增添“一抹绿色”,为人民群众创造“万亩林海”。平均零下1.3度的年气温,和最低零下40度的高寒环境,都曾给早期治沙造林工作增添无限困难。困难面前,精神不立、骨头不硬,干事难成。369名来自18个省平均年龄24岁干部职工挺起了脊梁,志在荒原变林海,将高寒高原变思想高地,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正因为有了这股子不信邪、不信命迸发出的闯劲、干劲,塞罕坝人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古为今鉴,无论将来我们发展到哪一步、科技发达到哪一步,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这份红色血脉传承不能变,这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能减,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跨不过的山,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就一定可以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科学求实是塞罕坝精神的支撑,是塞罕坝林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保障。在植树造林与管林护林的实践中,塞罕坝务林人以科学为依据,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创建了育苗、造林、抚育、保护等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引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森林经营工作科学实施、规范操作、系统管理。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推进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不生搬硬套成功经验。科学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质效。路是蹚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担当,以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将创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在总结提升中蹚出新路,打造产业振兴新动能,找到基层治理新路径,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塞罕坝机械林场由巩固京畿防风固沙而兴,从一开始,赛罕坝人就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份重担。没有丝毫讨价还价,没有“小我”私心私欲的牵绊,有的只是“大我”青春在汗水和奉献中最美丽的绽放。广为传诵的“六女上坝”“望海楼”“夫妻哨”等红色故事,就是这份勇扛重担、冲锋在前的明证。世间哪里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功,有的只是冰霜雨雪浑不惧、万千困难腰不弯的闯劲、干劲、韧劲,有的只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毅然决然、奋不顾身。新时代的今天,越是船到中流、风高浪急之时,党员干部越要以党史强化信念,以党章坚定信仰,以新思想指明航向,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栉风沐雨的实践中勇开“顶风船”,敢闯“劈头浪”,在奋发有为中乘风破浪,建功伟大新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功伟大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