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是我国传统的美德,也是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改革开放后,西方的超前消费观念进入我国,影响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观。

记得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中国老奶奶临终前把一把新房钥匙交给儿子说,我们终于拥有自己的新房了。一位美国老太太临终前说,我终于还清这房子的贷款了。相比之下,中国老太太有了新房还没享受就走了,美国老太太住了新房,已经享受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走了。二人都奋斗了一辈子,我国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使老太太没有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美国老太太则因超前消费享受了。这一对比之下,超前消费观念占了上风,谁不愿意早早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目前,好多年青人埋怨自己是房奴、车奴……的同时,也享受着房子车子带来的便利与快乐。而有些人却遭受着银行没收房子车子的不幸,更有甚者,被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倒了,有的还不起债而轻生。美国也出现了还不了房贷家破人亡的状况,甚至一栋房子只卖1美元还没人买的现状。好些年青人成了月光族,啃老的也不少。

持超前消费观念的人越来越多,偶尔还有空手套白狼的,银行贷款也就变得越来越谨慎,先要看你有没有固定收入,有固定收入者还要看你连续半年来的收入流水账能否付得起月还贷数,也看你的支出等等,一项不符,银行就对不起不贷给你。

这时再回过头来看我国的量入为出消费观。量入为出消费就是看收入和现实所需适度消费,不过度消费,不会出现寅食卯粮的超前消费。大部分中国人消费都会量入为出,会对收入做如下分配:一部分用于生活必需品,一部分用于孩子家人学习支出(长远投资),一部分用于储蓄,以防不测应急用,有老人、儿女年幼的家庭,还要按计划按月积攒一部分养老办丧事和为儿女上学结婚买房等。有句俗话说得好,就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中国老太太拥有自己新房时没享受就走了,可她走的不留遗憾,心甘情愿,终于为子女尽了自己一生的力量,让孩子有了新房子住。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中国传统观念,中国人世世代代就是这样为子孙计的。

一次看一本外国书,看到他们也把收入分为几部分花的,也讲量入为出,才恍然大悟。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没人见过,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也没见过。努力得到的收入只有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才能保障一家人正常生活。在要完成重大目标前,依据保证现有收入的前提下,超前消费才会被选择。

量入为出,也不反对花钱,该花的再多也舍得花,如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等,不该花的一分不能花,如不必要的面子上的或奢侈品的支出等。由此还产生了勤俭持家、节约为荣的美德。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这美德被一些人丢了,攀比之风、奢靡之风兴起,继之而其的鄙视穷人看不起劳动者,甚至鄙视劳动等意识出现,不仅败坏风气,还助长了一些不良行为,产生了不良意识。

做到量入为出,保障正常生活,略有节余,生活会美好,结余多了,生活更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量入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