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的较量二十多年后,我们还输了什么 ——一场麦当劳改名引起的吐槽

最近看到一个爆炸新闻,麦当劳正式改名为金拱门。


金拱门!多么清新脱俗,洋气又高大上的名字,充分体现了企业家因地制宜,洋为中用的战略性发展眼光以及对财富金钱赤裸裸的热爱和追求!很好,麦当劳,哦不,金拱门,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接下来我要吐槽你了!吃瓜的小伙伴们排排坐,听我碎碎念——

二十几年前,一篇名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报告文学迅速在国内流传,震惊了教育界。文章中对比了中日两国小学生在一次野外夏令营中娇生惯养和坚强吃苦的不同表现,表达了对中国教育和80后新一代成长的深深的担忧。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这个背负着“垮掉的一代”之名的标准80后,也迈入了而立之年,并且进入留学行业,也算是教育界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吧。

入行多年来,我帮助许多学生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我常常在想,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教育上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吗?

麦当劳改名事件提醒了我,差距或许就在——审美教育的缺失。

我们的孩子是在看着喜洋洋熊出没,听着大街小巷的凤凰传奇小苹果中度过童年,在公园老奶奶的广场舞中提前感受夕阳红的活力,在雾霾笼罩下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等待许久未见的蓝天,甚至在日复一日穿着宽松难看的校服中慢慢成长。这些,就是中国主流的文化给予孩子们的营养,没有审美,也不需要审美。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孩子们穿梭于各种艺术兴趣班,学习钢琴,绘画,舞蹈,或是参观各种美术馆博物馆,也很难真正培养起一流的审美品位。

而在我看来,日本教育最成功的方面就是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审美教育。

这是因为日本人对于美一直有一种近乎变态的苛求,无论是碗盘器物,生活用品,衣物鞋帽,电子产品,还是城市建筑,园林绿化,人们吃的穿的用的感受到的不仅是方便,是实用,更是一种美的享受。“made in Japan”早已成为高颜值和高性能的代名词。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美的变态苛求,衍生出了所谓的“匠人精神”,专注,忘我,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而这些匠人们也守护着这些美的文化,将之发扬光大并且代代相传。

因此,日本的孩子们从小就可以在京都奈良的古城中体验大唐遗风之美,可以在樱花树下感受樱花刹那绽放归于尘土的物哀之美,可以在品尝精致的和果子和和式料理中体验四季转换之美,可以在日式庭院和枯山水中体会禅意侘寂之美,也可以在茶道花道中体会人生“一期一会”的相聚离合之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是我们的国家缺少审美感知力吗?

一定不是的,我们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我们的唐诗宋词,金石书画,京剧昆曲,我们的苏州园林,南京云锦,无不体现了含蓄隽永意蕴悠长的东方审美。

只是当年的我们,经历了十年不可说的浩劫之后,审美进入了断层。

只是现在的我们,拼命追赶着时代飞速发展的脚步,一切以功利为重,无法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美带给人的乐趣和享受。

在我们可以将神舟五号飞船送上太空,可以创造出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的今天,在物质日渐富足的今天,我们和大国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经济实力,军事科技,更在于我们远远落后的审美力。

是的,审美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当饭吃吗?能转化成物质金钱吗?显然不能,但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地感知世界的美好。美代表的是一种最高的生活哲学。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一书中曾提到过许多享誉盛名的中国餐馆和中华美食,厚德福的核桃腰,信远斋的酸梅汤,月盛斋的酱羊牛肉,东兴楼的芙蓉鸡片,悦宾楼的糟蒸鸭肝,留春坞的叉烧火腿,致美斋的糟鸭泥烩龙须,楼外楼的炝活虾醋溜鱼,玉华台的水晶虾饼核桃酪。。。(艾玛,写完这一长串我肚子都饿了)这些馆子都少不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好名字,美名加上美食,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名楼食肆的名字和金拱门之间,相差的可不止是一百个必胜客星巴克啊!

真心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崇洋而不媚外,师夷长技,重拾起这些旧时风雅,找回我们的民族之美,让金拱门见鬼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令营的较量二十多年后,我们还输了什么 ——一场麦当劳改名引起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