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内化成能力及让学习不靠意志力

         我们前面讲过的冰山模型,如果我们只是学习了知识,没有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个知识就是“惰性知识”,只是待在我们的脑海里,在一些明明可以发挥作用的场合,却不能及时被调取出来,白白占据了咱们的大脑的内存。
      怎么很好的解释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呢?陈铭在《奇葩说》中举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这个知识,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在未来的时间中,我在什么时候、把什么味道的水、变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叫做智慧和能力,它是指知识的处理和运用。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知识内化成能力,让自己的能力快速提升呢?体验课第三节给我们了三个方法:1.掌握20%的核心;2.知识和问题互相靠;3.做系统化训练。
      我们常说的“二八原则”,一个领域的核心内容,能够解决这个领域的80%的问题。例如:花了无数个夜晚做出的PPT方案,被项目经理狠批:你做的PPT为什么那么难看?没有审美?然后用一周的时间PPT就全修改了,得到了项目经理的肯定且惊到了经理,对外说一个超级拼命的顾问,用2天时间提升了100页PPT的逼格。怎么做到的呢?她请教一些PPT高手,找出PPT美观的三个观点(饱和度、边框、行间距),然后修改(把原有的填充颜色改成半透明、把表格边框改细、把字的行间距拉到1.5倍)。这三点就是把PPT变得更加美观的那20%核心
      我们常有一种感觉,平时明明学了很多知识,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苦思冥想,就是无法想出来,没有任何思路,但是有的人可以学一个知识,就能举一反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在知识和问题之间脱节,他们分别存储的。怎么解决呢?课中告诉我们:知识向问题靠(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以及问题向知识靠(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抛弃第一反应,不要先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解决,而要去想有什么方法论模型可以用)
       我们为什么要系统化训练呢?因为不同的能力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另一方面,能力需要刻意练习,而可以练习需要时间。我在前面说到的结构化思维的例子,虽然已经帮你挑出那20%最关键的部分了,但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个系统提升。比如,1个月的计划中,先是每天练习讲三段式,再是练习提炼主题,然后是积累结构,基本上每天是不间断的。这样的系统训练需要一段时间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习惯,是高估几天的变化,而低估几个月的变化,所以很难坚持系统化训练。
       总结:掌握核心的20%、知识和问题互相靠以及系统化训练。具体到我们的行动中,如果我们有需要提升的能力,首先要先找到专业人士,了解这个领域的核心20%是什么,先去学习那20%;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并记录下来,遇到问题再返回去找;最后,能力提升是个系统性过程,所以需要坚持至少1个月。

怎么让我们学习不靠意志力,也能很好的坚持学习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如果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一年词汇量就接近8000了,就接近托福的词汇量了;如果每天坚持每天写2000字,一年就是12万字,就可以写一本书了。我们都知道这个积少成多、长期坚持的道理,但是,有多少人能坚持呢?
       但是这个观点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我也是第一次听有这样的说法,然后适用自己的一些场景的却如此。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任何让自己坚持的事情,都会消耗意志力。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我们一段时间压力很大,就会更容易放弃健身等等良好的习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在坚持工作这方面已经耗费光了,所以就没有多余的意志力用在坚持健身上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抵御不同的欲望,以前我们能坚持2个小时看书,但是现在呢,一个小时都无法坚持。因为现在我们面对的诱惑多了,游戏、短视频、朋友圈、微博等等。有一项研究,人们在醒着的时候,把大约1/4的时间用来抵御欲望(威尔海姆········ 霍夫曼)。所以诱惑那么多,意志力又不够用,怎么办呢?如何不纯靠意志力来学习呢?
       人类大脑内部两个系统:理性和感性。感性跟情感有关,是天性和本能。理性跟理智有关,让我们能够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这两部分在起作用。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坚持一件事情,比如学习,并不是只靠意志力的,有三个关键因素:理性上要知道学习、情感上愿意去学习、情境上制造合适的学习的场景。
       首先发挥理性的作用:树立明确的目标。比如每天晚上你要坚持看书20分钟,每天跑步15分钟等,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我们坚持学习的第一步。

       再次发挥感性的作用:利用情绪冲动。我们都知道大道理大家都知道,从理性去说法我们,应该给希望工程捐款支持失学儿童,我们可能很难做出改变,但是如果给我们一张失学儿童的照片,看看她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我们可能就不一样的反馈了,这就是情绪的力量。所以能够促使我们行为的清晰有很多比如恐惧、愧疚感、认同感、成就感等等。利用截至日期的紧迫感:豆瓣9.4分英剧《黑镜》的编剧查理·布洛克,收到过很多邮件,都是问他,怎么写出这么好的剧本。他回复大家说:“不要谈什么天分、运气,你需要的是一个截稿日,以及一个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头的人,然后你就会被自己的才华吓到“。利用比较产生焦虑感:你看看你的同班同学,比你勤奋不说,当前的工作都比你好,你在不努力,现在就是的生活环境就是你将来的生活环境,这是想要的生活吗?利用鼓励带来的成就感:想想自己受领导鼓励后,我们的心里状态,是否很有成就感呢?或者做某件事,家人的鼓励和朋友的赞扬等。
       最后发挥情境的作用:创造学习环境。人是社会动物,我们都会观察周围人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一个陌生的社交场合,你会多说话还是少说话,多吃还是少吃,大多数的做法是,看周围人怎么做。如果在图书馆中,大多数人都在学习,你也就会跟着学习,模仿大家了,这就是有一个学习的氛围。
       总结:学习这件事,是不能纯靠意志力的,因为意志力非常有限,非常耗费能量。所以,你得利用自己的理性和感性两大系统,结合情境,让你愿意学习:首先利用你的理性系统,设定非常清晰量化的目标;然后,利用自己的情绪冲动,包括焦虑感、成就感等等,去促进学习;最后,还要让自己处于一个适合学习的情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知识内化成能力及让学习不靠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