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纷繁多歧,既有“探查和评价“批判性地探讨他人的主张及其根据’、‘提炼自己的主张’之类的思考”方面的;也有“自由地驱使复数的视点,一个视点难以把握的相对化思考法”之类的怀疑精神;甚至有“尽量运用手头的、现成的信息,作出推理”之类的问题解决性质。这种研究在以往是以美国为中心展开的,但如今面对“逻辑思维能力低劣”、“思维缺乏力度和韧性”、“见多识广的儿童多,灵活运用的儿童少”的局面,儿童的“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了

        “合理主义态度”。确立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问题之一 就是如何看待知识的源泉。对于教师和书本之类权威的绝对服从,往往降低了自身努力的需要。在这种场合,重要的是“谁“在“哪里”说了什么。不过对于权威的服从是同批判性思维处于对极位置。另种知识的源泉是现实和现象本身。不停留于现成的知识,而是直面事实,实证地理解事物的态度,谓之“合理主义态度”,在这种场合,重要的不是“谁”在“哪里”说了什么,而是“怎样”去理解“什么”。这需要作出种种努力乃至献身性的奋斗。

        “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存在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侧面。这种场合,重要的是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对于给出的知识毫无疑念,囫囵吞事地机械背诵谓之“死记硬背”。奥苏贝尔倡导“有意义接受学习”,他从教师向学生提示知识的整体形象、以便学生得以理解的“接受学习”的角度,主张所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的认知中成为“有意义”的要素加以结构化。应当说,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远远优于死记硬背。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如果说接受学习是教师向学生提示学生的整体形象使之理解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不向学生提示知识的整体形象,让学生自身去思考局部知识的方式,叫做“发现学习”。在探究学习中,鼓励学生自身思考问题、发现事实与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学习是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

        “反躬自问”。批判性思维要求客观地、冷静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修正错误。批判性思维并非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中,归根结底,任何个体都只是某种程度上的批判性思维者。因此,批判性思维需要训练乃至终身培养。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教师培训也应该注重对教师思维能力的培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