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90后们也都逐渐开始为人父母,于是与同学、同事一起时,孩子的话题就像水龙头里的自来水,打开开关,就不间断。
我有限的观察里,妈妈们较高频率的担忧总是出现在各种极端天气的日子,天晴或下雨,第一反应总是会喃喃自问:今天给孩子穿的衣服是否合适,会不会热,会不会冻。而间歇性的关于教育方面的焦虑,则像是妈妈们头顶的一团云,并非时时昏暗阴雨,但总是削弱了几分阳光。
有时,我们会纳闷儿,是不是只有年轻一代的父母们,如此焦虑,如此煞费苦心?仿佛我们的父母一辈,没有那么多的操心,家里的兄弟姐妹们自己就长大了?
若拿着这个问题拷问我们的父母,一定会得到一个嗤之以鼻的答复,被当成一个过河拆桥的白眼狼。
我总是愿意相信,父母操心的心情是相似的,排除责任心和见识差异,操心的程度也大体不差。可时代的进步,把父母的操心从吃饱穿暖的生存层次提升到了更高也更挑战的“子女人生的自我实现”层次。这的确是更难了,却也应了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像是一个“独立长大”的孩子,从小听话懂事,极少让家长操心。但听多了同事们的自我反省和相互探讨,才发现,那些自然、平常的成长过程中,隐藏着许多家长细碎的“精心设计”,以至于我也开始提前焦虑——要是有一天也需要教育小孩,我也担心没有办法教好他,给自己添麻烦倒也罢了,一个会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总是会被嫌弃的,大抵很难拥有普世观念里的幸福。
如何教育一个小孩,将自己认知中的真善美传承给他,我没有什么构思的好方案,也没有可传授的经验,尚可谈谈的是,我作为孩子,曾受到的点滴影响。
贺妈妈是个普通人,和每个普通父母一样,没有经验。教育小孩于她而言,像是种一片试验田,不知会否结出“苦果”。而孩童的单纯无知却又让她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份责任感,受着这份责任感的驱使,让她凭着自己的认知,挑选出她觉得可贵的品质,细心的浇灌给她的种子。
如果只能选一种个人品质,植入你孩子的思想里,你会选什么?
总是在极端、有限的背景下,我们更能认识到最在意的追求。
贺妈妈选择了“诚实”。
有记忆以来,妈妈和外婆对我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诚实。
诚实最基本的内涵很简单,即“不能说谎”,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诚实的外延也很简单,大概就是当羡慕其他小朋友的新玩具时,要回家“讨要”,不能抢夺,不能偷盗,即不能把本是别人的东西,见不得光的变成自己的东西。
当选择了“诚实”,意味着“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为了不把自己暴露在尴尬之中,需要真正的把自己变得“美好”,同时又有勇气去坦然面对那些“做得不那么成功的事”。
小学5年级的时候,一次数学考试得了70来分,老师例行要求带着试卷回家改错,并给家长签字。平时的我,考试从来没有低于90分,即便是考98分的时候,妈妈都总是会问问班里有没有满分的同学,而你为什么又马虎了。我想,这份试卷带回家,一准儿是会挨骂的。
类似的场景,接下来的常见剧情有许多种:脑筋灵活,而又胆大心细的小孩会学着家长的笔迹签字;没心没肺,心里不搁事儿的小孩会闷着头挨顿骂,很快就过去了,毕竟挨骂也不掉肉;还有的心思沉郁的小孩,自责、担忧、害怕,甚至生出自杀的念头。
我当时似乎也有那么一刻“不想活了”。
严苛,让人感到压抑,让人害怕面对挫折,不论大人还是小孩。
哪怕“失败”是人生中的必然,我们却依旧需要被教育——如何面对挫折。
然而,正确面对挫折的第一步,即是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让我们感到安全——“把事情搞砸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我们可以重新再来;而诚实的面对它,不会产生更差的结果。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决定走向诚实的一边。
我忘了是什么让我放弃了“想死”的念头,也许是某篇“打碎花瓶主动认错”的课文,也许是抱着先试试看的侥幸,也许是老天垂怜,没有让我成为让人叹息的众多小孩中的一个。
大概是我复杂的心理活动之后,脸上的神情透着可怜吧,毫无底气的和妈妈说“我这次没考好,只有70多分”,迎来的却是不紧不慢、甚至略显漫不经心的回复——那好好分析分析,下次考好。
我没有挨骂,妈妈的态度甚至比平时考98分时还要舒缓。
那一刻,如释重负,心里乐呵的一想——还好没有死掉,不然多可惜。
——微信公众号【佚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