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近视防控》

      最近从唯一一个鸡娃妈妈圈看到,大家都在谈如何护眼,有位学霸妈妈把护眼这件事研究的清楚明白,还分享给大家。于是我也买了本扫盲书看起来:梅颖的《儿童近视防控——从入门到精通》。看完总算有点明白:近视是怎么回事,视力化验单上的数字代表什么。在定期验光查视力的基础上建立孩子屈光发育档案预防近视更好,更有利于家长把握问题,做好防控。

首先,为了方便大家,我先科普一下眼的结构,和近视原因。

眼睛由角膜、睫状肌、玻璃体组成。角膜、晶状体都有个最佳曲率的指标,玻璃体最后端到角膜最前端的距离为眼轴。

近视按照成因划分为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屈光性近视是角膜曲率过大造成的,角膜曲率在3岁以后基本不变,但可以通过手术或戴镜来调节;轴性近视是眼轴过长导致的,正常孩子在8-14岁期间眼轴在22.7mm左右。


近视按照度数来分,为一般近视和高度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会诱发很多眼底疾病,需要密切关注,少剧烈运动,定时监测眼底病变,总之是挺恐怖的。尤其是8岁之前孩子就初发近视的情况,以后近视发展的速度也会更快。我的孩子刚刚幼儿园毕业,现在周围戴眼镜的孩子还不多,但已经开始有了。

其次,还没发展为近视之前,怎么预防。

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早睡。第二,多户外,一天至少两小时。室内用高亮照明,也是模拟户外的意思;第三,近距离用眼一段时间就远眺(看6米以外)。解释一下,第一条跟晚上身体分泌褪黑素有关,晚上9点尽量上床,激素的分泌对预防近视有帮助。第二条,户外,运动分泌多巴胺,户外的光线强烈,有个指标叫10000lx,就是大晴天树荫下的光线强度,或者阴天的光线强度。多巴胺可以预防近视发展,光线强也可以。还有个概念,就是即使户外不运动,在看书,看iPad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第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造成晶状体(睫状肌)调节滞后,导致物象聚焦于视网膜后形成远视性离焦。而这会加快近视发展。那么间歇性的看远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所以,孩子做作业不是专注时间越久越好。每20分钟眺望6m以外20s可以预防近视。

但是,户外活动有预防近视作用,确无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所以我们只能在近视发生前做充分的户外运动,最大限度预防或推迟近视的发生。

最后,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为了防止出现孩子已经近视严重了家长还没发觉,还有医院的验光结果看不懂,需要控制用眼的时候麻痹大意,就需要家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屈光发育档案主要关注三项指标。因为造成近视是由眼轴增长、角膜曲率陡峭化、晶状体(睫状肌)屈光力下降三者不同组合变化决定的。其中,眼轴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来追踪这三项指标的发展情况。

这三项指标随着孩子成长如何变化?

      角膜曲率不考虑,因为3岁后基本不变。 眼轴从3-14岁只增长1mm,14岁达到成人水平。所以成长过程中眼轴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定时监测。而晶状体也是个变量。有个公式可以带入年龄计算出调节能力,年纪越小调节能力越强。测量眼轴相当于测量身高,而晶状体调节相当于给孩子穿上不同厚度的高跟鞋,正常8岁孩子的调节量在13D,相当于有13双不同高度的鞋。为了消除这个变量,我们要给孩子验光时散瞳,相当于给孩子拖鞋测量裸高。

     关于验光散瞳有个误区,医院验光不代表配镜度数,不能拿去配镜。眼镜店的电脑验光度数和医院验光度数也没有可比性。为了方便追踪,尽量选择一家医院每半年验一次。

那么档案要记录什么,医院的验光结果怎么看?


如表所示,3岁开始,每半年做睫状肌麻痹验光(就是眼科医院散瞳后验光)。连续动态的记录有利于家长看清趋势,毕竟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操心呀,不能完全依靠医院。

档案解读:


1)球镜角度就是散瞳后验光度数,或者睫状肌麻痹验光屈光度,或者简单表述为屈光度,都是一回事。

儿童幼年屈光度为+,即远视,这是为成长造成的眼轴增加的一种储备,随着开始发育,眼轴增长,屈光状态从近视向正视发展。如果孩子提前吃完储备,出现储备不足,家长就要警惕,即将出现的近视。

屈光度参考范围:3-5岁:+1.75-+2.00D(200度的意思);6-8岁:+1.25-+1.50D;9-12岁:+0.75-+1.00D;柱镜(散光矫正)<0.75D。

储备不足表现为:屈光度小于等于0.75D,大于0.5D,而裸眼视力正常,这时就要关注孩子视力发展了。

已经近视的孩子,又分普通和高危,屈光度小于-0.5D,每年进展小于0.5D为普通,必要时干预。高危是8岁之前就近视,每年进展大于0.75D,就必须矫正干预了。

2)眼轴和角膜曲率

眼轴超过26.5mm,患高度近视风险大。

年纪小时,眼轴增长带来的近视进展小,年纪大影响大。

看一组测量结果:

验光:OD(右眼):-2.5DDS——1.0;OS(左眼):-2.5DDS——1.0

眼轴:OD:22.3mm  OS:22.2mm

角膜曲率:OD:49.5D OS:49.5D

结论:短眼轴+高角膜曲率形成了近视。

还有一种是长眼轴和低角膜曲率形成的近视。这种情况角膜曲率会掩盖高近视表象,眼底问题可能被忽视。

总之,不能光看眼轴,要跟角膜曲率一起结合,还要考虑屈光度的储备量问题。

这本书还有一半,下次跟大家分享控制近视的策略,以及我搜集到的近视数据比对曲线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儿童近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