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发布市场职位空缺,HR如何解读?

近日,人社部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排行显示,前十名为营销员、快递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商品营业员、车工、焊工、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包装工。从100个职业看,招聘需求人数从一季度的137.6万人上升到148.9万人,上升8.2%;求职人数从一季度的52.6万人上升到74.3万人,上升41.3%。面对这一数据,HR你如何解读?

即时打卡,没有时间去分析人社局的数据来源和统计分析的科学性,浅谈几点:

这是某一时间段的数据,有其特殊性。招聘需求上升,这是今年疫情的影响,整个市场在停滞后重启,导致招聘需求人数上涨。再加上这些岗位的需求数量大,从而缺口就明显。

即使是相同的岗位名称,也已是物是人非了,现阶段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举个例子,上周末陪女儿去买衣服的真实感受,是一家在职业女装领域很靠前的公司,比较两家门店商品营业员(之前我去过他家的另一个综合体的门店),一家很亲和、热情、有能力根据客户的身材、气质、职业推荐衣服;另一家冷淡、推荐的几套衣服不符合客户的职业和年龄,也不合身。虽然70、80年代合作社期间也叫做商品营业员,现在仍然叫商品营业员,前后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有了质的飞跃,之前吃铁饭碗,被动等待客户上门,坚守原则;现在做一名优秀的营业员,不但要懂点消费心理学、还得懂点美学,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更不在话下。再举个例子,同是工厂的保安,有些就能够做到不卑不亢的对待来访者,有些谈话行事则让人感觉太强硬;有些很死板官僚,有些很灵活。所以,缺,在国家宏观层面上有数量上的不足,微观到企业则有质量的不达标。对比顺丰与其他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也能明显的感觉到,顺丰的快递员整体素质就是要高出一截。营销员、快递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商品营业员、市场营销专业人员,无不带有服务性质,对人的软性能力的要求也都是相对在逐步提高。

有人会认为,现在大学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都普及了,怎么会还存在人才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呢?现实的需求与人的自我定位之间存在脱节。大学毕业生,普遍会定位自己是白领阶层,而一线的基层岗位,都不太愿意去尝试,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今年,身边的一些朋友,原来在企业中是年薪30-50万的中层管理者,由于企业缩编,离开原单位,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职业的选择,是否要放低标准;而大学毕业生就更是如此,需要将期待降低,先入局,再寻找机会。而吸引高质量人才进入服务业的首要一点,就是薪酬的提高,可以预见,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未来,也会走上欧美国家的路线,人工贵。另一点就是企业本身要增加员工的职业成就感,顺丰的工装事件大家还记得么,用的就是这一招,还有今年疫情期间对快递员的正面报道,也是如此,让他们的职业被社会上的人所尊重和认同,这样才会形成吸引力,形成人带人的正循环。前几天与一位美容行业的HR聊天,她也是提到说美容师极难招聘(生手也可以,有培训),这样的行业,就可以效仿这一招。

对于企业HR而言,在认真分析这些数据之后,结合自己所在的企业战略、能力、资源,做好未雨绸缪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包括战略规划,未来一至三年公司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客户分别是哪些,需要配置的人才能力和数量要求各是什么,现有的人才资源如何利用等;如何配合业务部门,优化运营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增加流程价值;如何激励员工,形成多营多得,勇争上游的工作氛围;设计无边界组织,打通行业上下游和企业内部职业的边界,员工一专多能无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时代、战略、组织、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递减的,也正所谓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HR要关注时代的变化,重视技术进步、人心所向,顺应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社局发布市场职位空缺,HR如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