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seismic interpretation)就是把经过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转变为地质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由已知实际观测的地震数据反演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因此地震资料解释也可称为地震反演。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1张图片

根据地震资料类型不同,地震资料解释有不同的说法,如下图所示: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2张图片

如果不加特定说明,地震资料解释都特指地面反射波地震资料解释,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根据地震资料所解决的地质问题的不同,地震资料解释也有其它的说法,如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地震资料地层解释,地震资料岩性解释等等。

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目的如下:
(1) 地震资料不等同于地质资料。地震资料仅仅反映了地下有弹性差异的地层和地质特征。而没有弹性差异的地层或者低于地震分辨率的地层是没有反映或者是很难分辨的。只有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分辨率,或者出现新的地震勘探技术才能分辨。

(2) 相同的地质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地震响应。比如断层的特征在不同的地层和地区地震响应特征不一样。

(3) 不同的地质现象可能有相同的地震响应。比如三角洲沉积和水下冲积扇沉积的地层特征可能就是相似的。

(4) 地震资料上还可能存在噪音。由于野外地表条件和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导致经过室内计算机处理以后的地震资料上还残留着噪音,需要去伪存真。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3张图片
(5) 地震资料上还存在一些非地质因素引起的假象。比如吸收衰减补偿不合理导致的地震振幅异常。

(6) 地震数据未能完全成像。由于地震成像方法本身或者地震速度模型建立的不合理,导致地震偏移等成像处理结果不够完善。

(7) 地震资料是对地下地质特征的间接反映。地震资料本身存在多解性,需要结合其它地球物理资料,测井资料,结合已知的钻井等直接资料综合进行解释才能得到合理的地质结果。

(8) 地震资料还达不到完全找油的境界。由于油气藏的形成需要生,储,盖,运,保等多种地质条件。地震资料可以解决其中大部分地质问题,但是还要综合其它地质资料后才能提高最佳的钻探井位,供地质家参考或者决策。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4张图片

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

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5张图片

在路线普查和面积普查阶段,主要应用比较少量,比较长的地震剖面结合其它地质资料了解区域上的地质及构造,指出需要强查的有利的含油气区段,提供探井井位。

在面积详查与构造细测阶段,较密的二维地震或者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局部构造及各类油气圈闭,确定油气层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提供强探井和开发井井位。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6张图片

现代地震勘探正向油田开发延伸,解释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构造解释发展成以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的地层岩性解释,对油藏进行描述或对油藏进行工业评价等等。

地震资料解释其实就是把经过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转变为地质信息的过程。实际上,经过地震资料处理过的反射波地震数据,无论是二维地震剖面还是三维地震数据体,均包含了两类基本的信息,地震反射时间和地震反射波形。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7张图片

根据这两类基本信息,地震资料解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地震资料地层解释和地震资料岩性解释。

(1)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地震反射时间指的是经过地震资料共中心点叠加或者是地震偏移处理后,地震波来自地下反射点的传播时间,也叫地层双程旅行时。我们在研究工区内对比某一层的反射波进行断层解释,利用地震波速度就可以获得该层在整个三维空间构造形态,深度构造平面图和地层厚度平面图等等。最后结合其它石油地质资料就可以进行构造油气藏的评价和预测。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8张图片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9张图片

在地震光点记录阶段,地震资料主要用于构造解释,绘制深度构造图,寻找构造油气藏。解释手段相对落后,主要是铅笔,橡皮,尺子和绘图纸。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10张图片

我国的大庆油田是由光点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后找到的。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11张图片

在地震模拟磁带记录和地震数字记录后,特别是地震多次覆盖技术出现以后,地震资料成像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前,地震勘探方法和技术在解决地质问题的过程中,主要以解决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为主。在这一阶段中,地震勘探技术在各类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勘探和发现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地震资料的地层解释

随着人类对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构造油气藏的大量发现和开发,比较容易找到的构造油气藏已经越来越少了,人们不得不设法寻找非构造油气藏,这就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12张图片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计算机解释工作站的出现,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地质资料的地层解释,出现了地震地层学。解释人员开始使用包括地震波的振幅,频率,相位以及其它地震属性信息在内的地震波形信息。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地层层序,建立地层构造。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13张图片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地震相分析,分析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

地震勘探基础(十三)之地震资料解释_第14张图片

(3)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地震资料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可以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岩性解释,采用各种有效的地震技术,比如地震资料的各种分析及特殊处理方法,提取一系列的属性参数,并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资料,预测特定地层的岩性,厚度,孔隙度,流体性质等等,甚至对烃类进行检测,比如亮点,暗点,AVO等。油田进入开发阶段后,地震技术为开发服务则产生了开发地震解释,包括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参数预测,油藏动态检测等等。地震储层预测,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定量解释等新的方法和技术都是在该阶段提出的。

综上,随着地震采集方法和装备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和解释方法的发展,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够能够确定地下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够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检测。地震勘探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的领域,已经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