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传习录卷下

【二〇二】无欲故静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曰:“当自有无念时否?”先生曰:“实无无念时。”曰:“如此却如何言静?”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但衡今云:“九川误认无静,阳明破以念不可息。九川复疑念有无息时,阳明乃以一息便死破之。九川又以如何言静詰之,犹是执著无念即静之意。阳明知未可以无念晓之,乃破之以静未尝不动。至于九川所引周子之说,实即阳明静未尝不动之意。故告以无欲故静,以显中正仁义之义。自此以下,皆剩语也。本节问答云云,颇类禅师相见机锋语。但禅师语只可解当下人。后世读之,难免不扪盘当日也,阳明则先后深浅咸宜。宜其门下亦是倾倒一时也。”


[译文]

九川问:“近年来因为厌烦各家学说泛滥成灾,常常想独自静坐,以求摒弃思虑意念,非但做不到,却越发感觉纷扰不已。这是什么原因?”

先生说:“思虑意念怎么能摒弃呢?只能让它归于纯正。”

九川问:“念头是否有不存在的时候?”

先生说:“实在是不会有没有念头的时候。”

九川问:“既然这样怎么能说‘静’呢?”

先生说:“静不等于不动,动也不等同于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怎么能区分动静?”

九川说:“周敦颐为什么又要说‘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呢?”

先生说:“没有欲念自然会静,周敦颐说的‘定’也就是程颢所说的‘静亦定,动亦静’中的‘定’,‘主’就是指本体。戒慎恐惧的念头是活泼的,正体现了天机的流动不息,也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旦有所停息也就是死亡,不是本体的念头那就是私心杂念。”



先生这一段讲解,把静坐修养的道理讲透了。我们修养静坐,好多人说静不下来,就是因为老去追求“什么都不想”,越追求什么都不想,想得越多,越着急我怎么还在想,越静不下来。先生说,心不是要死寂的静,而是要平静的定;念头不是要停息,是要正。比如你着急我怎么还静不下来,这就是违背了“勿忘勿助”,“必有事焉而不预期其效”的教诲,存了私心了。所谓静不下来,不是心不静,是心不正。

对于初学者来说,之前先生曾强调从静坐息心入手。等到静中养心的功夫稍微纯熟了,就可以“混迹风尘”,做到“见可欲而亦不乱”,功夫才算做完整了。这里先生显然没有将陈九川当做初学者来看,而是直接给他指点出了下半截的功夫。

钟:今读感受。九川兄也跟小陆同学一样,静不下来。问题类似,但先生的回答却有些不同。答陆原静时,又是照心妄心,又是恒动恒静,照固照妄固照,有点绕,回信后又问答了一次,仍然绕。而答陈九川时,就直截了当,毫无退路。精准打击消灭。“实无无念时”、只是要正、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简直是一棒一条痕。


批注:

①主静。参看第一四五条,注十三。


②定。参看第二十三条,注一。


③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语本《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天命:天道。於穆:深貌。不已:无穷。《中庸》第二十六章引之。


④参见《象山文集序》:“至宋周、程二子,始复追寻孔、颜之宗,而有无极而太极,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之说,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之论;庶几精一之旨矣。”(《全书》卷七)


净心斋笔录(微信公众号)

2022年7月2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