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小记

 

“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你生活的温度

你对健康的投入,决定你未来的样子

嗨,你喜欢什么样的自己呢?

你是怎样做到的呢?

一次广播分享体验,一次身心成长梳理

健康达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起爱上品质健康生活?”

这是我写的一个节目片花的文字内容。记得当时主动构思这个节目宣传版时我就在想:我做它的目的作用是什么?我想表达吸引什么?是啊,是我工作的需要,其实更是我一直感兴趣好奇想要探知的一个方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城市生活人潮人海,熙熙攘攘。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而为人都同样会历经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过程,但每个人的境遇不同、选择不同、行动不同,孩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和临终时间段,历经的生命体验和呈现的生命状态、内心的感受感情就不同。分享生活的故事,真实真诚的心声是有质感能量流动的,它也能滋养叩击同频听者的心灵 。每次广播节目播放这个版头,我来安排它出现的时机,节目前、节目中亦或是在结尾处。我经常把它当成是在与自己的对话,告诉提醒我觉知关注此刻当下,这也是我给自己的工作小福利。

说实话,广播访谈交流类节目,即便做了节目前沟通交流,我还是喜欢邀请嘉宾来到直播现场的。因为与节目嘉宾共处一个直播空间里,我们彼此能看到对方,通过观察表情状态来调整节目节奏和话题方向会比只是连线听对方声音语气更直观。但是有些时候,因为地域和时间原因只能连线时,因思想沟通表达合拍而带来的顺畅感很是令我愉快兴奋,精力集中的交流会能清晰感受到在一起的共存感。

这些年,各种机缘被我邀请到节目中的人真挺多,带来不同的信息和故事。有些是适合在节目播出前私人交流敞开的,有些是在节目中与大众分享传递的,我想我是在潜移默化浸润中在被影响改变……跟着心走,跟着自己感觉走,我发现这些年不知不觉自己一直在关注未成年人心理精神健康方向,这确实是我工作和生活的现实交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根据中国心理学会调查显示:我国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至少有 3000 万青少年受心理疾病困扰,中小学生发病率高达 21.6% 至 32%。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因为家长缺少识别、判断和引导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能力。大多数人学习压力、青春期问题、情感问题、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较为明显,这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重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政府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部署,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助力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以上大框架工作思路很清晰,但是在各地各部门推进落实起来真是各种曲折,任重道远。我自己在育儿生活和工作中感受的特别明显,更是心存重重疑惑。

一边是重视心身健康教育,上有国家,下有每个家庭逐年加大财力和人力的投入,一边是心理行为出问题的病患覆盖各个年龄层。孩子们怎么了?家长们怎么了?教育、医疗这些关系民生根本的领域怎么了?这个时代怎么了?

时代的车轮依然飞速带动每一个人的生活奔跑向前,2020年我们又一起经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学习成绩的变化可能更显而易见。在过去不久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向学生、家长分享了自己前往武汉进行心理疏导和救治的体会,他提醒大家,心理状态不稳定应该和血压不稳定一样得到重视,“有时候甚至比血压不稳定还严重”。陆林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身心的发育阶段,他们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则更大。而更加严峻的是,他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评估,新冠肺炎的暴发和流行有可能在一两年之内能够减轻,甚至是能够很好地控制。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全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少要持续10-20年。”

为做好后疫情时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社会需求。11月3号,哈尔滨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精防办、市第一专科医院开展2020年“医教结合 健康育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系列培训,很欣喜的发现这是标志着推进很久的哈尔滨市心理精神健康进校园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采访了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资深精神科专业医生、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哈尔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老师等相关人士,也因节目播出吸引来前来求助的一位孩子家长。帮助这位家长对接帮助资源的过程中,看到这个个案很有代表性。初中成绩突出的孩子考进很多家长羡慕期盼的重点高中,因与同学、老师、父母关系问题、学业压力各种不顺心出现厌学、拒学,从之前对妈妈言听计从的“乖乖女”变成拒绝上学在家作闹,总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叛逆娃。爸妈真的看见了,害怕了,真心想弄懂这是怎么了,开始顺着孩子心愿停课休息看心理医生。孩子和家长各种担心顾虑不愿选择与本学校心理老师对接。已经高一的孩子主动上网找资源,遭遇网上宣传约诊不靠谱的”精神科医生”诊断用药。家长发现不妥才又辗转四处托人寻心理咨询高人,每天面对孩子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也看到孩子内心的痛苦挣扎。小家庭育儿中家长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学校的心理老师、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们看到的孩子太多了,每个个案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其背后的个人成长缠裹蘸满“甜辣咸、苦涩酸”。也越发敬佩用身体心灵和专业技术技能助人的精神心理工作者们,他们懂得各自现实的不易但仍然一直在努力前行。

创作中国首部”为孩子构建受益一生的心智模式“工具书的心理童话作家采夕,她的愿景是通过系列绘本影响到10万个育儿家庭。

省市精神科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张聪沛的梦想是,有一所能涵容厌学、拒学孩子情绪状态的“阳光校园”,用来帮助未成年人有集体成长、延续学业,以过渡回归正常校园生活。

中学学校心理教师杨淑红希望医教结合,能得到更多心理服务技术方法学习培训,提高心理老师教学和心理辅导能力。

市未成人心理辅导中心专职老师想立足现有,主动创造条件,通过科学系统、规范长期的团体活动引领,促进父母的觉察觉醒,引导教会未成年人家庭管理调节情绪压力。

致力于从事家庭教育、心理服务的志愿者、社会组织也越来越多。

......

作家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幸福生活,健康成长,需要被懂得,需要被看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