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说服力

在我们职业生涯中,你有可能面对的三个职场现实

首先,职场是目标和结果导向的。一家公司,或者说一个组织,它是基于自己的商业目的而存在的。你和你的同事、上级、老板,是为了整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而走到一起的。所以,人们在职场上行事说话,是奔着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去的。如果你还是一个职场新人,我建议你尤其要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职场有势差。势力的势,差别的差,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级别、职务、身份、利益的不同,每个人的地位其实是不平等的。

比方说,上级对比你,有级别上的势差,他掌握着你的升迁,他需要下属们达成业绩以帮助他达成业绩;其他部门掌握着你没有的资源,他有资源势差;同事对比你,在某个领域更有经验、更有发言权,他有专业势差。这些势差的存在,很多时候会让你觉得自己处在弱势、被动的地位。

第三,在职场上说话,往往有不少忌讳。比方说,你要尽量避免漫无目的的交谈,浪费彼此的时间;避免负面的情绪和表达,要避免无济于事的抱怨、指责、争执和辩论;你不能够埋怨工作量大,也不能简单地对你的上司和同事说不……

这也是为什么,你可能经常发现自己在公司里,会陷入沟通和说服的困境。明明自己的想法没错,要么出于各种顾忌不能很好地表达,要么说出来总好像人微言轻,没人理会,没人支持。

其实,你需要的,只是一套能够适应职场特点的对话思路,有了这套思路,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认同你的主张,并不是那么困难。

职场说服的三个通用原则

那么这一套思路是什么呢?其实我在这堂课里要讲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套思路进行的。在这一讲里面,我先告诉你三个核心点,那就是:第一,积极主动的姿态;第二,站在对方的角度或高度说话;第三,设计和控制。

先说"积极主动的姿态"。"积极主动",听起来是老生常谈,具体执行起来似乎也没有个标准。那么到底怎样才算"积极主动"呢?刚才我们说到,职场中人,要以完成公司和组织的目标、达成结果为导向。其实积极主动,简单来说,就是抱着"我有什么能帮忙"的心态,去跟别人对话。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小明是一位运营部的员工,他需要请技术部的产品经理改进一下购物车的设计,以提升支付转化率。产品经理说:"之前为你们运营部设计的促销排期工具,我们加了好几个星期的班,总算做出来了。可是使用率还不到10%。"

小明很委屈,因为促销排期是活动运营的同事负责的,而小明是负责用户运营的。再说,小明想,他是来谈购物车的,为什么要扯到促销排期呢?他可以说:"这不关我的事啊";或者说:"我们业务需要什么你们就设计什么啊";甚至还可以说:"那我不知道,你去和我们运营总监说。"可想而知,接下来无论小明把购物车的重要性说得如何重要,产品经理都不会心甘情愿配合了。

相反,小明也可以表示"我帮你去问一下当时的活动运营同事,看看问题出在哪",这种"我有什么能帮忙"的姿态,就是我们说的积极主动。

再说第二点,站在对方的角度和高度说话。因为职场势差的存在,不管你怎么认为道理在自己这边,对方往往就是在职位、经验上比你高,或者和你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以,在职场上说服别人的过程,要求你从一开始,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点出对方的利益相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你告诉老板,最近你工作量太大了,忙不过来。这时候你的老板接收到的,不单单是你"工作量大"这个信息,而是"你在抱怨、你感到不满、你觉得老板给你太大压力"这个信息,你想想,这种时候,你的老板会有什么感觉?

很大概率,老板的感觉是你能力不够、工作没效率,或者想偷懒。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问题出发,那么"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又是什么样的呢?站在老板的角度,他最关心的并不是你是不是太辛苦,他首先关心的是部门工作能否如期顺利进行。

你可以试着告诉老板说,如果按照目前工作分配,有可能因为你成为瓶颈而拖累部门整个项目的进度,请老板帮你理清优先级,减掉低优先级的项目,或者增加人手。这样你就直接点出了老板的利益点,让他觉得,你是站在他和公司的角度,来提醒他:事情可能忙不过来了。

那么怎么能够从自己的角度转换到对方的角度,抓住他的利益点呢?这里和你分享一个叫做"那又怎样"的小方法,也就是假设你自己就是被说服的对象,你要不断追问对方:"那又怎样"。

比方说,有人向你推荐人体工学椅,跟你说:"这把椅子符合人体工学设计",那你就要追问,"那又怎样?"哦,能矫正坐姿;能纠正坐姿,那又怎样,哦,能保护脊椎不驼背;能保护脊椎不驼背,那又怎样?你还想怎样?当你问不下去的时候,对了,就是它了。这时候你找到的,才是最切中人心的那个最终利益点。

在上面那个例子中,你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去验证。"老板,我太忙了"。那又怎样?"我会成为项目的瓶颈,拖累整个部门进度。"这才是最终利益点。

说完了前面两点,最后来说第三点,也就是,设计和控制。职场沟通不是即兴表演,想到哪说到哪,必须注意沟通效率和禁忌。

所谓设计,是说你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之前,需要了解对方需求、遇到的困难、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还包括把握说话的时机,并在说服过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沟通走向。

以一次成功的跨部门项目启动会议为例,正式的会议可能只需要1小时,但光是会议材料的准备和制作,会议中可能出现的兄弟部门反对意见预演,各方意见征询等等,都值得花一周的时间去准备。

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抱怨、责备、找借口、发火等负面情绪,将严重降低你的职场形象和说话的分量。一旦情绪失控,所有的沟通招式将全部失效。我管这叫"动情绪你就输了"。

要想克服这个问题,我和你分享一个思维方式。那就是,"相信一点:在沟通中的任何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的方案被老板否定了,很好啊,也许是你还没有考虑周全,也许是推出的时机不对,总之借这个机会再改进啊,恭喜你得到了又一次成长的机会;

你寻求兄弟部门帮助,对方总是和你抱怨,很好啊,如果你能帮助解决他们抱怨的点,他们就会反过来给你更多的支持;

你试图说服市场部给你活动支持,他们一口气说了十条不一样的想法,很好啊,终于有机会搞明白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了。你看,如果你是从这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情绪是不是变得可控了?

最后,我想告诉你,在职场上,你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变面对"职场势差"时不敢说话,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说的习惯。职场上,成为别人说什么都说"好"的"好好先生",也就意味着你成了不重要的人。

职场这个组织,本质是围绕着资源分配进行的合作分工。越能够调动资源的人,越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如果你什么都说"好",也就意味着在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可以不需要你了;因为你没有能力为组织创造额外的价值。

我十二年的职场经验告诉我,升迁快的,往往就是那些在每天不断发生的沟通中,能够说服别人进行资源整合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