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小学理想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进行新教育以来,我觉得构筑理想课堂首先要明白:课堂是什么?

在我看来,课堂是师生幸福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幸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我们呢,我们去聆听,用真诚的心灵去聆听,聆听不同花开的声音!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充满鼓励的课堂,是宽容个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允许孩子的错误存在,但老师积极引导而并非压制,孩子始终充满自信。

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会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例如: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可低年级有些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特别多。这么大的识字量对于没有识字基础的的孩子来说,难度确实不小。我在上识字课时,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分散识字难点,把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词语想象、感知文章意境,同时认识和书写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避免了因长时间集中识字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节课上,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慢慢地,学生每天见到我都会问:老师,今天有语文课吗?一张张充满期待的眼睛给了我“新教育”下去的无限力量!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我要说”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我找到小蝌蚪的图片跟同学们一同欣赏,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知道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自此,孩子们个个变得自信,课堂上个个小手高举,交流得个个小脸通红。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这一维度。应该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整合。

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上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还语文的本来面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认为这才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语文课堂。

总之,语文课堂上教学教得真实一些、实在一些、简单一些,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构筑小学理想课堂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