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参考了多少的文章和图片,尊重作者,一并写出,彭小六的《人人都爱手绘》,虽然断更,但还是很宝藏;晓茜插画,有个基础系列文章也挺有启发;糕小糕,很专业的视觉笔记,我只仰望不说话,我拒绝达到那样的水平,因为我达不到。
来先问自己为什么学?
我为什么要学视觉笔记。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成本,如果不值得学,没收益的话,赔本。
目前写文时总想穿插一些生动的视觉笔记图片,知识类文章、读书笔记类文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文章,视觉笔记图片是最好的插图。既能辅助文章观点和信息的表达,又可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于人于己都有利。
目前这个想法每每在我写到一半而不能做时,会有很大的缺憾;并且接下来练笔的大部分内容仍然会以读书为依托,对读书内容的视觉化整理,也相当重要。
最近想要跟我家的小学生探讨一些关于思维方式的问题,并且亲子阅读的讨论,想根据孩子的特点加一些生动的、吸睛的视觉化元素,视觉笔记是目前来看,是将思维框架和视觉形象结合的最好方式。
对我来说,视觉笔记很重要。每个人在学习新领域知识都要确立自己知识运用的方向,带着致用目的学习,是最快见到投入产出的。
那么视觉笔记怎么学?
参考了数篇干货,学杂了,大致还是参考以上三人为主,一般学习视觉笔记不外乎几个步骤:
第一、先介绍视觉笔记的好处,用处。这一点不外我们问自己的为什么问题。自己直接需要的方面,就是用处;自己不需要但也额外得到了的方面,就是好处。
第二、视觉笔记的工具。大致是笔和纸,跳过。在用处和好处之间,我只粗暴地选用处。对于工具,没那么纠结,什么笔什么纸,也不能弥补思想的空洞和双手的懒惰。所以家里有什么用什么。
第三、视觉笔记的元素。这是最直接的第一步。
在这之前先整理下我所理解的视觉笔记的重要组成。主要有三部分:
元素,比如字体、人物、物件、边框、箭头等,就像组成英语的单词、词组一样,视觉笔记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也少不了最基本的元素。
框架,比如流程式、排列式、放射式等,这些框架类型取决于内容类型。
增效,比如色彩、布局、创意等,这个部分是我自己想的,这是在基础表意功能达成以后的事情。
正常来说,绘制视觉笔记,应该先立框架再填元素,会更加准确高效。因为视觉笔记对于普通人来说,会被绘画这个门槛,自行把自己挡在门外,认为不会画画,就做不了视觉笔记。
所以要先破一破这个视觉笔记门槛的迷信。请记住:去它的什么绘画,视觉笔记只是笔记,不是艺术!不是艺术!不是艺术!所以我们一定要侧重它的表意功能,然后再说审美的事儿。没有那么难,不要本末倒置。
那么说不难,理由是什么?
我学习的第一个上午动手画的,完全零基础。这两种元素:箭头和边框,在视觉笔记当中用的比较普遍的元素,完全没那么复杂,有点自满啦,不过我本来要求就不高。
箭头——其实就是尖头+线条组成的。那么那些漂亮的箭头不过就是这两部分的变化。
比如尖头变成憨憨的三角形,或是轻瘦的羽毛形,再或是可爱的心形;
要么线条来点变化,变成有原则的刚直状,温柔的弯弧状,或是有城府的线卷状,也可以给线条加点尾巴,小叶子、小芽儿、小花儿,随你的少女心或直男心,都行。
再复杂点,我们把箭头变成双线的,平面的,带阴影的,立体的,再难一点,我不会了,网上有。比如木桩指路牌形的,人手形的,这种有点创意的,见到了好好收藏起来,模仿也不错。
边框——同理,大致不会超出稳重的方形,亲切的圆形,幻想的云朵形,惊讶的爆炸形。如果还有其他类别,希望可以发现了增加上。
好看的边框也不过是加双层、加阴影、变立体,或者线条上加点啥,变变形,会重新组合成很多有创意的边框。
整理了个思维导图如下,现在不完整,学到哪整理到哪。
这是从我自己理解的角度区分出来的元素,分实的部分:字(体),小人儿,物件,这些都跟具体笔记内容相关。虚的部分:箭头,边框,色彩,这些元素在不同的笔记当中,大同小异,没有实际的含义,辅助表意。
多多练习,给基本元素加点有趣的变化,那就是新手小白的创意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