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读书

早上在《晶报》吴建升老师建的一个环保群里,深圳红马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曾志远先生谈到“深圳有个环保公益做法就是把市民不要的图书变废为宝,捐给山区的留守儿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既可以解决家庭收纳问题,又可以为山区留守儿童解决读书的问题,也是利己、利国、利他的好事情,值得赞许。

我在16年曾经参加过一次公益活动,为云南丽江农村的一所学校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这个学校和深圳的学校相比,规模很小。因为离丽江不是特别远,经常有一些公益组织进行公益捐赠活动,因此我见到学校的孩子已经不缺这一类的东西了。

在教室里,每个班都有一个图书角,图书数量基本上都在二百册左右,有看起来旧一点的,但也有不少新书。我找了几个不同班的小朋友做过一个小调查,问他们是否看过这一些书。得到的答案很不理想,只有一个孩子告诉我他把图书角的书基本上都看了,有两个孩子说看过一些,其他几个孩子则很不好意思地说没有看过那一些书。我还注意到在孩子们的课桌上,都摞着一些习题等教辅类的书,其实这些书已经够孩子们看一阵了。

现在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能看一些课外书的实属少数。在那里,因为学校和老师同样存在考试成绩说话的问题,所以追求短期的考试成绩,急功近利,题海战术也就不可避免。所以,捐书给孩子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校和老师改变简单粗暴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有时间看一些课外书,有兴趣看书才是最关键的。

那时就有一个想法,想找到一个公益组织安排那里的部分老师和同学来深圳,看看外面的真实世界,接受关于阅读的专门训练,学会读书,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将他们培养成爱读书的种子,回去影响其他老师和同学,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深圳市家庭教育委员会陈士超先生今天在朋友圈发布的一篇文章开篇就是: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很多家长认为只有看课本、看各种学习辅导书才是看书,多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看课外书是看闲书,是浪费时间。

在第五届“城··人”书香福田论坛上,有一位嘉宾谈到她参观某知名学校时发现学校的图书馆高居七楼,图书馆的门口写着“图书在睡觉,请勿打扰它”,问几个同学居然都不知道自己学校的图书馆位在何方。

我们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发现的情况大概也是这样。越是家庭条件好的家长,眼界越开阔,越愿意鼓励孩子多看书。很多家长为了帮孩子培养阅读的兴趣,主动学习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给孩子读书,陪孩子读书。

深圳百事达小学熊佑平校长是著名的阅读推广人,在他的带领下,百事达小学内图书无处不在,孩子们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因为有良好的阅读基础,百事达小学的孩子们学习能力都很强,而且除了学业优良以外,文体能力也很强。

在焦虑的社会环境里,家长、老师、学校要有清醒的认知,短期的考分高、成绩好不代表真正的学有所得,也不会学有所成。只有让孩子爱上读书,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的学有所成。

因此,有书固然重要,爱读书更重要。

最后在此,对有爱心的朋友、愿意将家中藏书捐赠出来的朋友、关注环保的朋友、关心阅读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