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的基本逻辑

只有底层逻辑才有生命力。

因为底层逻辑在面临变化的时候,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会产生出新的方法论。

1.私域流量的底层逻辑

2.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3.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4.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5.讨论问题的底层逻辑

— 0 —什么是“底层逻辑”?

不知你记不记得,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的“亿元赌局”

—— 如果10年之后,电商能在中国大零售的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就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马云还王健林一个亿。

但是,我们今天回看8年前这件事,为什么这两人和其代表的线上、线下经济,会产生如此大的分歧?

如果一方能“打败”另一方,是因为二者间有天大的不同吗?

不是的。

是因为相同的地方更多,一方才有机会干掉另一方。

万达的线下商业地产和阿里的线上流量经济,在“底层逻辑”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归根到本质,都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4部分的不同组合。

可能我在做法上跟你不一样,但是我服务的客户、我提供的价值跟你是一样的,所以我才会去干掉你。

就好比,一个做鞋子的可能永远干不掉卖水果的。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相同之处。

两个人发生一些争执的时候,他们一定是因为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而不是不同之处。

完全不同的人是吵不起来的。

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

找到不同中间的相同之处,找到变化背后没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 = 方法论

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了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 1 —

私域流量的底层逻辑

它源自于大家的一种渴求 —— 低成本,甚至免费地,重复地触达的人群。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流量”都是一个重点,但流量总有成本。

但是,随着竞争渐渐激烈,线上、线下流量开始趋平,流量红利消失了,流量的价格越来越贵了。

于是出现了一种非常明确的渴求,我能不能不要每次获得客户时,都需要付钱?能不能低成本,甚至免费地触达客户?

这种渴求在过去一年里面变得特别热烈,大家就萌生出来一个名词叫做“私域流量”。

P 指的是, 付费媒体。

O 指的是, 自有媒体。

E 指的是 , 赢得媒体。

看似不同的媒体,归根到“底层逻辑”,都是 P.O.E.

过去一段时间, 付费媒体盛行。比如电视广告。

那时线上完胜线下,为什么?

因为那时,在“公域流量”里通过付费获得“私域流量”,线上买流量的价格比线下买流量的价格更便宜。

所以,这段时间,线上的  和线下的 价格是不均衡的,线上便宜,线下贵。

但是这个不均衡一定会被拉平,只不过是假以时日而已。

所以,一旦线上线下的 流量价格被拉平之后,线上付费媒体的红利不再,转移到 , 自有媒体。

什么叫 自有媒体?

反复触达一个群体时,不需要为此而付费。比如公众号。

例如,我们的“公众号”,已经有的关注。我可以反复地、免费地触达这的用户。

但耕耘自有媒体所投入的成本还是很高的,我需要每天不断写文章,还要确保持续输出高质量、多样化的内容。

但当付费流量的价格升高后,自有媒体就变得相对便宜了。

所以在付费媒体还很便宜时,我们也一直在深耕自有媒体。当新红利出现,自有媒体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第三种叫做  赢得媒体,什么意思?

你的内容发布后,会引起别人自愿帮你转发、传播。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博。

在微信、微博,这类有好几亿用户的大平台上面,如果你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可能会有大量的人帮你转发。

转发并不是因为你付费给他,而是因为你用内容打动了他。

转发所带来的新用户就是你赢得来的,这就是赢得媒体拼多多就靠 赢得媒体 方式成长起来的。

你只需要选好契合自身,并且支持建立私域的平台,默默深耕,通过购买或赢得,沉淀用户,打造你的私域流量。

— 2 —

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理解别人的“底层逻辑”是3个问题:

What 是什么;

Why 为什么;

How 怎么办。

✅1//这是一个 How 怎么做的问题:

他问:“请问我怎么样才能解雇我的高管?” 他问出这个问题时,其实已经做了一个决定了 —— 解雇高管。

✅2 //这是一个 What 是什么的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办法对公司的伤害最小?”

✅3//“请问你为什么要解雇你的高管?”

但是,What 和 How 之间还差了一步 —— Why 为什么。

❤️What 是 Why 的答案,How 是 What 的答案。

当有人找你聊天、问问题时,你首先要搞清楚他跟你聊的是 What, Why, How 中哪个层面的东西。

只有找准了讨论问题的层次,才能做到理解别人。

— 3 —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有3个法则:

自然法则: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族群法则:有大于个体的目的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形成族群;

普世法则:遵守协议,可以跨越个人和组织,所有人都认同、理解。

❤️为什么?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族群法则”,人们因为共同的目的聚在一起,有着群体内部共识。

但事实上,他们找到了群体间合作的基本元素 —— “普世法则”,也就是遵守协议。

这时就可以连接更大的共同体,甚至服务全人类。

— 4 —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是3个视角:

法学家的视角、经济学家的视角、商人的视角。

什么意思?

1、法学家会说:是“坏人 A”的错,这是蓄意谋杀。

2、因为,整个社会为了避免“受害者 B”被“坏人 A”诱骗到工地的成本,比“工地 C”把门锁上的成本,要高得多。

所以,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

3、整件事情中,“受害者 B”的损失最大。

所以,商人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是非。

我们要结合不同环境,在法学家视角、经济学家视角、商人视角中,选择最合适的来判断是非对错。

— 5 —

讨论问题的底层逻辑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我们跟别人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有4个层次:事实、观点、立场、信仰。

1\\今天气温10度,这才是事实。

至于你觉得10度是冷是热,都是你个人的观点。

我们经常会拿自己的观点当做事实与别人争论。

事实有真假,

观点无对错,我有个观点,与你的不同。

❤️你永远不可能说服一个有立场的人,因为这与他的利益相关。

2\\信仰是一套逻辑内部自洽,逻辑外部矛盾的体系。

也就是说,信仰自身逻辑自洽,你很难击破,但两个信仰之间彼此矛盾。

因为你永远不可能说服任何一方,比如咖啡和茶?中医和西医?

最后的话

“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

心态平静、不焦虑。

能够让“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不断涌现新的方法论,看透世界的底牌,始终如鱼得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底层的基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