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系统思考学习之路

有一段时间没写文了,好多朋友都没联系了。以下是个人系统思考的一些历程和浅显认识,感兴趣的可以阅读交流。

01项目管理

学了一段时间项目管理,了解了输入输出,但是输入的东西怎么转化为输出,没有搞明白,稀里糊涂的做了半年项目经理,很多事情搞不定,迷茫困惑换工作。

02产品管理

转型做产品,思维要转变一下,输入的多了,要做的输出也要高质量。发现之前学的项目管理让我的思维更加全面,知道从成本、质量、时间、各种干系人角度去考虑,虽然还不是很清楚,算是还能应付工作吧。

03栏目主编

半年前做校友会《青年校友说》栏目,文章采用约稿形式,事先做好框架发给嘉宾,嘉宾写好内容发过来简单校核,排版,优化,最后输出一篇公众号文章。做了几期,也正值工作转正述职会,对新工作也有了一定思考,正值创造价值期,有了点灵感,感觉那时做的事,就是三个词信息-系统-决策。一篇约稿文章,我首先读懂并看到嘉宾的经历、思考,去朋友圈看他发出的东西;然后,思考他有哪些特点?要怎么更好呈现他的特点?文章有哪些不足需要修改?最后,决定怎么排版和细节处理。这不就是很好的信息-系统-决策模型嘛。我当时就有一个野心,建立起这个模型并用在工作中,述职会上大秀了一把。买了三本书,《信息简史》《系统之美》《思考,快与慢》,非常可惜《信息简史》看了一半,《系统之美》翻了几页,《思考,快与慢》还没拆封。

04系统学习者

半个月前,和部门同事一起出差,聊到了工作中最近产品和一些人,吐槽我们负责项目的一些短视和无奈,吐槽最近一些人心态的变化。回来路上,他分享了他目前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面对众多因素,找不到重点,不知道怎么分析,思考的深了太局限,思考的多了来回绕。

突然击中了我,这不就是我之前遇到的问题嘛,我最近也是遇到了一些瓶颈不知道怎么突破。动车上我分享了之前一些经历和那三本书的故事,说来挺可笑,那三本书放了好几个月没翻过。但是回来之后我就开始重新踏上系统学习之路,看完《复杂》《如何系统思考》,看了一半《系统之美》,看了一点《系统思考》《第五项修炼》,读了易仁永澄的模型库之系统思维,重新阅读了《跃迁》第四章破局思维,发现一年前就接触了系统,而自己一脸懵逼没有一些改变。虽然我还不明白什么是系统,但最近高频接触到一大堆不甚明白的概念,系统、复杂系统、自组织、涌现、非线性、混沌、网络、进化等等,算是先入个门。

05系统思考者

今天和同事又聊了一些最近学习系统的困惑。看的书好像离自己实际问题有点远,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但是我们开始动不动就提到系统。

最近一个项目经理小B离职了,在我看来这是迟早的事,早就在意料之中。有几个信息:其一,之前项目经理小A被调去解决现场问题,很多事直接甩给小B;其二,一次开会路上谈到他说他现在就打酱油呗,事情做不完不了解的事能推出去的事就推出去;其三,偶然机会看到他是韩国某高校毕业;其四,因为听到公司架构要调整,项目经理只作为协调者,已经没有什么权利了。

他组织系统是稳定的,就像一台电脑,你输入什么就能预期到会有什么输出。而自组织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就像一家公司,流程制度是固化输入输出的,但是对人也有一定局限性,忽略了人的自组织特性就要承担很多风险和损失,输入并不一定得到想要的输出,这也是公司不好管理,人员流失的原因之一。最近公司项目很难啃,项目压力大,员工流动也比往期大了一些。公司要想稳定离不开中层管理团队,对中层团队的培训也就少不了,一是增加凝聚力,二也算是洗脑吧。

就像我和一个同事C开玩笑说:“一个项目要被做烂了,赶紧调整下OKR比例啊,不然绩效就痛苦了。”

另一个同事D听到赶紧说:“即使项目预期不好也要好好做啊,好好做十分得个四五分,不好好做那不就一两分了。”

而在我看来项目做成四五分已经失败了,付出的热情和回报远远不成比例。而同事D的反应也让我想到了他在参加中层领导培训。培训的目的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更多在于增加员工尤其是中层领导对公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层领导稳定了,整个组织也就稳定90%了。

做产品难,做硬件产品更难。需要了解客户需求,需要洞察趋势,需要了解商业规则,需要了解人性,需要了解项目运作,需要了解具体技术,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都要学要学到什么时候啊,还是抓重点吧,系统思考是底层技术,找到增强回路持续成长,调节调整回路解决棘手问题,不断升维增加自己系统层次。

06系统实践者

愿用一生做一个系统实践者,持续进化。

继续阅读系统思考系列图书,练习使用冰山模型、环形思考法、思考的罗盘、因果循环图、系统基模等工具;

用系统思考学到的东西尝试用到近期带的一个项目及产品,并在项目结束时做复盘,输出项目-产品-系统思考实践记录;

像《原则》作者瑞·达利欧一样找到自己的原则即系统,不断检验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启系统思考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