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奥斯卡金像奖影片韩国的《寄生虫》,导演奉俊昊在影片中对准的,是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在那里有钱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被留下挣扎着生存。很显然地他达到了目标,电影毫无疑问是有趣的,但却也充满了愤怒,以及感受到的强烈不公正感(时光网评)
我对这部影片的名字颇感兴趣,在我们60后幼小教育时曾被植入的观念,就是那些资本家,地主等那些富人们剥削劳苦大众的人,被称为——寄生虫,好久没有用这名词泛指或联想某类圏人了,这一影片名字提起了我的好奇,为何起这片名呢?
先查度娘如何做名词解释的:1、寄生在别的动物或植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如跳蚤、虱子、蛔虫、姜片虫、小麦线虫。寄生虫从宿主取得养分,有的并能传染疾病,对宿主有害。2、比喻能劳动而不劳动、依靠剥削为生的人。
而这部影片里阶层的两端,谁是寄生虫呢?剧情演译中很显然说的是那两家较穷困的人是想方设法寄生在那家富人之上的。
这或许颠覆了我对寄生虫善恶认知的理解,以往我会认为贫穷的人精神上是更伟大的,因为他们勤勉,善良,他们一样有自己对高尚品德与生活目标的追求。只因社会的不公致使他们不得不过得那般的无奈。
而在这一部电影里,我却看到很多残酷的事实;同时,也参照当下周遭所见的各类人,怎么觉得以影片中所描述的穷人身上习性来看,穷人们才更像是寄生虫呢。
为了深讨与辩晰,我们就从故事情节展开对寄生虫的理解与分析吧:
那一家4口人,看上去都要揭不开锅了,没有网络没有信号,靠蹭网,说着各种报怨的话,就这么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吗?
做一个赖以生计的活,糊披萨盒子也那么敷衍,公共消杀虫害时还有意开着窗占便宜,也不考虑到那些披萨饼盒的食品卫生呢。更别说加工合格率低,还要用那般争吵手段。能这样不付出,不劳而获地想当然吗?
用特殊的手段进入富人家工作后,却趁人不在家,他们可以把他人物品占为己有,那般的胡作非为。既然有了这工作机会,为何不珍惜或再加把努力去获取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呢?为何会这么没有责任心,没有社会道德感呢?
另一对夫妇遇到生意失败与困难, 一撅不起, 宁可偷偷蜗居在地下室,满足于现状。这些都算不求上进的行为举止吗?
还有他们为了能进入富人家工作所用的手段,以及故事里看到那几位穷人的行为举止:说谎,造假,邋遢,在禁烟区抽烟等等。其实从剧中看,他们也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怎都丧失去自省的能力了呢?何不从自身找原因,想着如何努力突破呢?
因为贫穷就可以如此不检点不自律,不思进取,做事无原则吗?
看到富人一家的善良单纯时,那位穷人妈妈还要理所当然地说:因为他们有钱所以善良,如果她要是有钱也会善良。但我认为她这样的人,有钱后可能也会变得慷慨,但不会是善良,因为善良对穷人富人都是平等的,是由心而发与钱财多少无关。更别说,他们的闹剧最后造成诸多的人间悲剧。那时,那儿子才想到要立下努力赚钱争取早日买下那栋房屋的目标。
起初他们怎就没有看出富人的背后,是不是也付出了努力和勤奋,难道所有贫困的原因都是社会造成的吗?穷人自己就完全无法改变吗?
我想除了地下室的气味及生存环境,可能会造成暂时的影响外,其他都是可以靠立志发奋图强而努力改变的。
我的这些想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韩国,是不是一种异想天开呢?我不得而知,但从小到大的教育告诉我,人就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秽。
也许故事里贫困的他们曾经也努力过,挣扎过,可没有任何成效,可能还会招来更多的歧视和偏见,他们对这社会彻底地失望了。
此刻,真的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要不被自己过分的欲望和贪婪阻碍了自己行动的脚步。穷人还是有办法有机会,能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贪致富的,面对自己当下条件,做行之有效人生发展规则,付诸行动,一步步地改善,是能实现越来越好的生活状态。而对于无劳动能力或天灾人祸等因造成贫困的情况,我们社会和慈善的人们就要极力地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这或许这也是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常规理解吧。
另外,这部影片也提醒人们,无论是谁都要相互尊重与理解,富人们,哪怕也是通过个人努力致富的人们,都不要对穷人有偏见和歧视。这样似乎可以缓解点贫富相差的社会矛盾吧。
以上我的理解有偏差吗?
我仍迷糊中,但我意识到,如果是我身在那一种处境,我可能会咬紧牙关,自律自觉,绝对不能自惭形秽,自甘堕落,而是勤学苦练,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赚取和积攒任何一分发展的存量。并且也会力求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论怎样这部电影是揭示当今资本社会的现象,引发观众们思考的目的是达到了。
因此,我当即能做的是告戒自己与孩子:
第一,做善良的人是百利而无一害,吃亏是福,遵纪守法;
第二,自觉自省,自律自强,自尊自爱,崇尚劳获平衡的快乐生活观;
第三,敬畏自然,认真生活,珍惜时光与机会,造福社会与他人,愉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