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也就是老聃。他本姓李,名耳,聃是他的谥号。老子在我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曾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之职。正是由于有这个便利,他得以博览群书,深深地懂得周的图书典籍,成为学问渊博的人。

据说,当时孔子就曾专门去周拜见老聃,向他学习《周礼》。老子回答孔丘的是“要作一个君子,应做到这样: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出来做官,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就赶紧隐居去;要能深藏若虚,容貌若愚,去掉自己身上的骄气与杂念。”

孔子回去后对自己的学生赞叹道:“鸟,我们知道它能飞;鱼,我们知道它能游;兽,我们知道它能跑。地上跑的动物我们可以用网来捕捉,水里游的动物我们可以用线来钓,天上飞的动物我们可以用箭射。至于龙,我不知道它能否乘风云上天而去。我看老子就象龙一样啊!”后来,老子见周王室衰微,便放弃做官,准备隐居。当他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时,遇见关尹。关尹让他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写下来。老子于是就动手写作,不多久,写出《老子》一书。全书分上、下两篇,全书一共只有五千字,《老子》又名《道德经》。

老子写完《老子》,便隐居而去,不知其下落。

《老子》一书,虽然只有五干字,但它言简意赅,包涵有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是我国哲学史上第一部提出比较完整的哲学宇宙观体系的著作。《老子》基本包括了老聃的思想和主张。从书的内容看,可以看出老子是这样一个人:他目光犀利,态度冷静,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是激愤。

他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他认为“道”是天地的原始,万物的根本。

他认为当时的统治者是减少本来就不足的,用来供给有剩余的人,这种做法违反了减少有余的,用来供给不足的自然规律。至于用兵,应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那些嗜好杀人的人,是“不可得志于天下”的。

他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意思是说,对不怕死的老百姓,用死来吓唬是行不通的。对于治国应“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就是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就不要干涉人民的行动,也不要教育,而要顺其自然的发展。

《老子》一书的许多思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现在阅读它,应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与《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