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教授幼小衔接讲座反思

我们有幸学习到常教授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讲座。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幼儿园和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由于两者有所差异,所以很多方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行为规范方面。幼儿园和小学行为规范的断层非常明显,在幼儿园里小朋友行为是非常个性化的,比如在玩活动区时,他们都可以自己选择,有自主性,没有统一的要求。而到了小学要求统一,比如说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规范的坐姿、不能做小动作等。在幼儿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教育方式是个性化的,教师能够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的权利,而小学更加的注重学习。

二、环境方面。小学和幼儿园教室里的布局完全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在幼儿园教室里孩子随时可以喝水、上厕所、洗手,小学的教室没有厕所也没有饮水设备,所以有一些小学生刚上学就会出现对环境的不适应。

三、家长的期望。孩子在上小学前一些家长会开始焦虑,因为对孩子有新的期望,所以家长在幼小衔接时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感,这些焦虑来自于对孩子的期望、学业压力等等。孩子也会面临挑战,从外部到内部,特别是心理上,孩子也会有焦虑、痛苦、惧怕、迷茫。及时关注孩子心理上的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心理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有利于我们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变化,给他们适宜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平稳过渡这个时期。儿童原有的经验是发展的基础,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形成了经验,向小学过渡要主动的调整心理。从心理方面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有憧憬期、剥离期、混沌期、生长期,只要老师和家长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他们就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逐渐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四、学习方面。在幼儿园里孩子会接触到前书写和前阅读,读写技能其实不是单纯的认字技能,幼儿园里的教学不是让孩子去认识单个的字,而是让孩子借助老师的帮助,通过口语来讲故事,通过这些方式去理解阅读。到了小学,孩子需要的是阅读技巧,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也会导致孩子数学思维不好,从来不动脑子,所以要为孩子树立逻辑思维。

五、人际交往方面。入学的时候孩子会存在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因为孩子面临的都是新同学、新老师,缺乏交往技巧的话就不会主动的与人交流,参与到别人的活动中,没有朋友就更会增加孩子的入学不适应。想要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往交流,首先需要互相倾听,教师要注意培养小朋友的倾听能力,老师的指令要清楚明确,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标准,不能笼统的说,比如让孩子坐好不能只说“坐好”,要说如何坐好,手、脚、腿怎么放,小嘴巴不讲话。

六、握笔姿势。很多孩子用笔的时候还是抱笔,第一次如果握笔姿势不对,那么会影响孩子的手部肌肉,甚至骨头的正确发育。握笔不好,还会影响到写字的好坏,用的力度不对,写字的时候笔迹就受影响,所以要在平常就关注幼儿握笔姿势,及时纠正。

七、规则习惯培养不够。有些孩子自己物品不习惯整理,活动区的玩具玩完放回去之后就乱了,这些都体现了孩子们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养成。所以教师要从平日里的小事中抓起,让孩子学会主动的整理自己的橱柜、玩具要收好、户外的时候穿外套、带水壶等等,老师需要每日都这样细心的去提醒孩子,才能让孩子逐渐的养成习惯。还要让孩子自主如厕,让孩子增长对自己身体的觉察能力,能够比较理性的去觉察自己的生理需要。除此之外,孩子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我发现中班孩子告状现象极为明显,教师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不要着急的介入,要给孩子自己学会处理问题的机会。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更加的了解了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在为孩子步入小学打下基础,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能够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

你可能感兴趣的:(常教授幼小衔接讲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