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唐诗艺术⑸

(网图,侵删)

01 唐诗艺术概论⑤

了解了唐诗有这样一种“狂热受众”的情形,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唐诗的发展时段”。

唐代总共289年,如果加上后边的“五代十国”时期,总共也就342年。在这342年的时间里,唐诗也曾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时期就有不同风貌的唐诗出现。我们平常往往把唐诗作为一个笼统的整体来对待,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准确。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他所著的《诗薮·内篇》(卷四)中,有过以下表述,对盛唐、中唐、晚唐各个时期的唐诗风貌进行了评析。

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这是胡应麟的分析。他用每个时期代表性的诗句,来表征该时期的美学风神。我们认为,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盛唐国力强盛,境界阔大,人们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和蓬勃的精神。表现在诗句中,就好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经过了“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力衰弱,相当一部分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在坚守。一方面是他们的心情和进取的力量有所消退,开始内敛。另一方面,那种对于唐诗的那份热爱、那种坚持依旧还在。用诗句来表示,就是“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到了晚唐,国力更加衰弱,所以气象也显得狭小了许多。晚唐诗人大多不再有盛唐时的那种高视阔步,甚至都没有了中唐时期的那份内敛坚韧了。晚唐诗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中。境界虽然狭小,但诗歌非常精美。于是就有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的代表性诗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唐代,初、盛、中、晚乃至五代,整个诗歌的发展都是有变化的。我们要了解这种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赋予唐诗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唐诗和其他时代的诗进行比照。

我们拿“唐诗”和“宋词”来做一个比较,来看看唐诗、宋诗的异同。

在“唐宋诗的差异”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们都不管这些。我们现在只选择近今的几位前辈学者的相关论述,来看看这两者的主要差异何在。

缪钺先生在《论宋诗》中说的一段话: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这段话里缪先生指出,二者在美学风貌上,一个重在情辞,一个更显瘦劲。这是唐宋诗的主要差别。

与缪先生具有相似见解的钱钟书先生也谈到过这个问题。但是他在肯定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同时,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唐诗、宋诗不仅仅只是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除了缪先生、钱先生之外,还有一位大家,启功先生。他在《启功韵语墨迹》一书中,他写了这么几句话:

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嚷者,理直气壮,出以无心;想者,熟虑深思,行以有意耳

这个说法非常简洁,也很到位。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前辈学者关于“唐宋诗”差异的论说,我们就大致了解了唐代诗歌的整体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对我们下一步“分析唐诗的艺术特征”,应该是颇有助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学 || 唐诗艺术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