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电影比较戏剧性。和小伙伴临时决定去看,进电影院晚了十分钟,电影早已开始,以至于整场有大半时间我们都在核对演员的名字,电影曲终我们似乎还不能完全确定故事女主人公是谁。
言归正传,整体上这是最后一批文工团战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故事。没有太多疏离感和陌生感,类似大学宿舍那样的鸡毛蒜皮,小女生们曲曲折折的心事,男女同学青春萌动的互相调侃......会心一笑都是你我曾经熟悉的场景,不同的年代,相同的场景。
影片人物塑造得很真实。老实说,整部影片看完,没有让你生起特别爱憎情绪的这么一个角色, 大体上,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感觉在生活中似曾相识,熟悉得就像身边的张三、李四、翠花.....
当然,也确实有印象深刻的人。比如小萍。小萍一直在被人欺负中长大,唯一的安慰就是打起手电在被窝里给远方的爸爸写信(其实爸爸早已去世)。
被欺负时她不安、隐忍,但是没有仇恨、疯狂。尝尽了排挤打压和人情冷暖,她却依然那么真实,就像一个年幼的小女孩那样不谙世事,但是她并不傻,她对别人给予的好也异常敏感,对别人趋炎附势的“坏”也看在眼里。
所以,当战友刘峰不顾别人的目光,不考虑会有啥后果,力排众议要和她搭档做舞伴时,她就爱上了他。
之后她被派到战场做卫生兵,在生生死死面前,在她无法想象的那么多的遗体面前,她忍不住吐了,但她说她不是嫌弃,被别人嫌弃了无数回的她,从来没有嫌弃别人。
小萍是真实的,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爱憎分明,但她不嫌弃别人,很可能是她遭遇了无数这样的对待,她但不愿以这种对待还给别人,坚持善良。
剧中有句话:“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她也很敏感地观察缘起,从不因为自己去打扰别人。无论在哪里,无论被怎样对待,她只是隐忍倔强地活着,不证明什么,而只是活着。
她内心并没有泯灭对人性善的坚持,并没有因饱受打压欺负而冷漠。
当一位浑身被烧伤的年轻的伤员快要去世,警报来临时,她毅然扑到对方身上,保护对方不受袭击。
伤员终究还是去世了,临死前问“果丹皮”是什么。在若干年后返回去看烈士们的遗墓时,小萍带去了果丹皮。
小萍很喜欢温暖热情的刘峰。从大家都不愿意做她的舞伴,刘峰跑过来那刹那,她就喜欢他了。
不过她一直默默地隐藏着,她觉得对方太好了,她配不上他。刘峰也去了前线,还因此失去了一条胳膊。小萍不避讳对刘峰的喜欢,当穗子作为采访兵上前线时,她叮嘱穗子看到刘峰告诉她一声。
阴差阳错,小萍从前线回来成为了名声在外的英雄,从被众人集体的忽视、放弃到众人都把她捧起来,情绪落差之下,她却成为了精神病.....,但在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时,因为得闻熟悉的音乐,她又恢复了正常。
战争结束,因缘变化,文工团解散,战友们各奔东西,纸醉金迷面前,无数人迷失。但小萍并没有大起大落,刘峰也是。
曾经总是默默照顾身边战友的刘峰,把一些深造学习机会给别人的刘峰,在别人危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的刘峰,也仍然像从前那样。
他并没有费尽心思去钻营,而是安心自己当下的处境,比如做一个小贩,他就安心地做一个小贩,默默领受生活给的。
小萍和刘峰并没有在一起。不过小萍并没有停止关怀刘峰——由于失去一条胳膊,刘峰并不是很方便。
在刘峰妻子离刘峰而去,他生了一场几乎要命的大病的时候,小萍及时跑去照顾他,将他从鬼门关上夺回。
再见面时,她也只是说:你可以抱抱我么?如同一个孩子对母亲常常说的那样。
当很多年后文工团的战友们再聚会时,剧中有句台词依稀记得: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反而是刘峰和小萍最知足,他们从未结婚,却待人温和,彼此相偎一生。
经历任何事情,都让我们做如小萍和刘峰那样的温暖如初的人吧。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印象深刻的还有剧中的战争场景,让我想起来在家里相册看到的一张照片——爸爸曾经去参与过那场战争做过电报员。
在那样的生离死别面前,我无法换位思考先辈们都曾经历了什么。但能够震醒自己的是那些得过且过的态度,无病呻吟的情绪,看青春流逝那种漠然的态度,让人很不好意思。
的确,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
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个人,认真对待每件事,好好活着,活得有力量有温度。因为,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无常,它什么时候会降临。
“我不理解,你们为啥都活得那么没有力量”一位老师曾经无奈地说。
让我们从小萍、刘峰这样的剧中人身上,汲取力量吧,彼此鼓励、温暖!
最后以一句剧中台词结束:
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是无边的憧憬,是恢宏的想象,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是炽热的感情,是美丽的象征,是无穷的希望,是力量的绽放,是勇气的勋章,青春是你我的。
文:正希
图:网络
转自:书影驴公号
最近话题:你最近在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呀?
想到可以留言噢。也同时征集书评、影评、游记,欢迎私信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