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勤奋踏实又清醒明智的书生式翻译家张谷若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是翻译家张谷若的女儿张玲回忆自己和父亲过往的一本小书,副标题为“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实际书中内容约略一半回忆张玲自己、一半回忆父亲张谷若,中间还穿插一些熟识之人的事情。

张谷若一生致力于翻译工作,早年就以翻译哈代的作品《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而闻名,晚年又竭力翻译了狄更斯《大卫·考坡菲》、《游美札记》和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史》这本大部头。病榻之上的张谷若,收到出版方紧急安排寄送的一本《弃儿汤姆·琼斯史》样书,微笑感叹“这辈子,我没白活!”


从张玲的回忆来看,张谷若可以说是一位书生式翻译家,一生从事教学、翻译工作,爱听戏、爱藏书、也稍有些文玩收藏,尽量保持着象牙塔内的相对单纯的生活,虽然基本经历了整个上个世纪的各种风吹雨打,却依然能保持比较平稳的人生,较少被激烈地波及,也可见他其实是非常透彻明智的。

张谷若是一个从山东芝罘岛的普通家庭依靠勤奋学习走出来的青年,能够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和著名翻译家,依靠的主要就是勤奋踏实和清醒明智。

为了学习英语,他爱看英文原声电影给自己创造条件,认真记下电影台词中的词语、句子,对情节故事反而没太在意。因学英语起步晚,习惯于胶东话导致发音不准,于是他始终不断地练习,对照唱片纠正自己的发音。与师友们出去游玩,大家玩起游戏互相考验动植物的词汇量,张谷若也总是被夸赞知道的最多。从这些小细节都可见他的勤奋努力。

他按照家庭安排结婚较早,很早就明白要通过学习才能带妻子从家乡走出去过上新生活,在大学时期就半工半读供自己读书。他也曾有过年轻的张玲那种爱写诗的浪漫情怀,也曾写诗文发表,但他更清楚,“一个乡下孩子出来求学,首先得想好怎样给自己谋一条实际生路”。

因第一个孩子的不幸夭折,且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战时离乱之苦,张谷若曾顶着来自传统山东家庭的压力坚持了好些年的“无后主义”。所以他后来的两个女儿出生都比较晚。这种做法,在那个时代、那样的家庭环境下,着实不易。


张谷若身边有熟识的朋友积极参与到革命工作中去,而他虽然被这些朋友“争取”过,自己却始终谨慎地保持在书生式的教书工作当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也始终保持这种谨慎的态度,在各类活动中发言谨慎,亲手毁了大部分藏书,避免麻烦。

张谷若一直坚持着这样的清醒明智,平稳面对了整个20世纪的风雨。张玲说父亲“八字好”,其实是他的这份通透的做法保护了他一生。

总体上,张玲在《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的回忆是非常偏感性的,抒发感情多,具体事实少。

她的用词风格比较仿古,许多地方运用了偏文言词汇,形容词很多。回忆父亲的具体内容上,可能因为她出生较晚、且毕业后在西北多年,真正在父亲身边的时间有限,所以记述下来的具体事情非常少,包括父女互动都非常少,倒是数次提到吃父亲的“老拳”。如今她已作古,留下这部回溯父亲和自己的作品,也留下了她对父亲的情感回忆。

2022.12.14雾凇

你可能感兴趣的:(《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勤奋踏实又清醒明智的书生式翻译家张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