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分享皇太极对外的大明是如何博弈的呢?
皇太极的治理
与南面的大明博弈,皇太极考虑最多的是和与战的问题。
明朝是后金最大的敌人。但皇太极即位之初,在力量尚不足战胜大明,同时自身处于三面受敌的环境下,他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加强实力,先解决后顾之忧。
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皇太极打出了“和”字招牌。
“和”字招牌背后自然隐藏着许多暗招。
皇太极主动求和,光是天聪三年,请求“讲和”的函件即有八九件之多。不过,皇太极似乎从来没打算“讲和”能够成功,他故意开出明廷根本无法接受的条件,将无法和平的罪责推给了明朝。
由此,皇太极争取到了大量的时间,解决内部及外部急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皇太极即便在求和的期间,仍然兴师动众,侵略明朝,获取大量的财物。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率兵攻打宁远、锦州,遭到明军炮火痛击,士卒死伤者甚众。皇太极见无利可赚,借口天气太热而撤兵。
在此期间,皇太极还成功地运用“反间计”,除掉了明朝大将袁崇焕。
袁崇焕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就连努尔哈赤都栽在他的手下。
所以,有他守着宁远、锦州,明朝便有了一道无比坚固的长城,令皇太极非常棘手。偏偏明朝崇祯皇帝猜忌心太重,这给了皇太极“反间”的机会。
无论是“以退为进”打着“和”字招牌与明廷周旋,还是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这些计谋均是皇太极从汉人身上学来的。这种擅长学习的本事,也被身边的布木布泰学到家了。
皇太极志向远大,为笼络蒙古,他继续将努尔哈赤所定的满蒙联姻视为国策。
这一政策是哲哲与布木布泰全力拥护的。布木布泰熟悉蒙古情形,努力为丈夫出谋划策,慢慢地参与一些国政。
天聪二年(1628年),察哈尔林丹汗与蒙古喀喇沁等部发生重大争执,双方发动战争。喀喇沁等部请皇太极派兵支援。
皇太极抓住这一有利机会,以“盟主”的身份,集合蒙古各部大军,攻打察哈尔。
此后,皇太极又于天聪五年(1631年)、天聪六年(1632年),率大军多次攻击察哈尔。
不断的联合作战的过程,是皇太极不断加强领导的过程,也是皇太极声威不断扩大的过程。
热河北部的札鲁特、巴林,热河中部的喀喇沁、奈曼、敖汉等部落,均归附皇太极。彼此间加强联姻,以此加固联盟关系。
皇太极抓住机会,恩威并济地控制归降的蒙古贝勒,加强管理。
出战察哈尔初期,面对蒙古贝勒各怀私心的状况,皇太极召集科尔沁、札鲁特、敖汉、奈曼、阿鲁各部落贝勒,进行长时间的训谕。
结合平日里的有效管理,蒙古贝勒们逐渐看清形势,一天比一天更为紧密地团结在皇太极周围。
在此过程中,布木布泰则配合丈夫的工作,积极与自己的娘家科尔沁联络,使科尔沁成为臣服后金的表率,对皇太极加强统治起到重要作用。
天聪六年的战役中,林丹汗大败,先逃到西土默特部,后又逃奔青海。二年后,林丹汗病死在青海的大草滩。
皇太极此次征战,击败林丹汗自然是首要任务。但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就是要把察哈尔从敌对方转变为自己的力量。
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率精兵万人招抚林丹汗的残部,带回林丹汗的正妃和儿子,得到历代传国玉玺。原来臣属察哈尔的蒙古各部转而归附后金。
皇太极继续吸取林丹汗残暴灭国的教训,在取得巨大胜利后迅速改变策略,将原来的仇敌察哈尔改称“察哈尔兄弟”,进行笼络。
对于前来归附的蒙古王爷,皇太极无不设酒宴歌舞盛情款待,并赐以丰厚的礼物。
皇太极自是喜不自胜,满蒙一家,载歌载舞。在皇太极的指令下,新编组的蒙古骑兵中设蒙古都统八旗各一,下设副都统参领各二。
由此,在满洲八旗的基础上,蒙古八旗也成为正规的组织融入国家制度当中。
这真是一大伟业,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强调:
“至此,整个内蒙古已被纳入满族帝国之内,察哈尔、土默特和鄂尔多斯诸汗以个人忠诚的纽带以及封建的效忠誓言与满族王朝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一直紧密地延续到1912年。”
皇太极非常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宁远之战中明军使用的红夷大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要想在战争中获胜,必须有自己先进的武器。
他重用明朝降将佟养性,令他督率从明地俘虏来的一些汉族铸炮工匠,加紧制造大炮。
佟养性不负使命,于天聪五年(1631年)为皇太极铸成了四十门崭新的欧式大炮。皇太极大喜,下令:自今以后,大金国的汉人均归佟养性总理;他的命令就是法律,所属汉官必须服从。
在汉官中,皇太极尤其重用范文程。
范文程在努尔哈赤时期曾当过奴隶,后做过小官,根本不受重用。而皇太极则破格录用,让其参与军国政事。
每逢议事,皇太极总要问:“范章京知道吗?”遇有疑难时,也要问:“为何不与范章京商量呢?”范文程的官职起初是章京,后来被皇太极提拔为当朝一品大学士,可谓恩宠备至。
为什么皇太极如此重视范文程呢?
因为范文程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远见卓识,能为皇太极实现宏志提供得力帮助。
在皇太极的指示下,布木布泰参与一些政事。她是个有心人,自然留意到范文程的政治才华,对其礼遇之。这为二人以后长久的合作打下基础。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皇太极派遣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亲。此次多尔衮所娶蒙古女子是哲哲的妹妹。
十二月,哲哲的母亲科尔沁大妃以及布木布泰的哥哥满珠习礼等人,将多尔衮新娶福晋送至大金,皇太极率诸贝勒福晋迎于五里外,设大宴,入城。
王妃中又多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她既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又须称布木布泰为嫂子。乱是乱了点,但在当时满蒙人的眼中,这无疑是亲上加亲。
不久,科尔沁大妃偕同次妃再次来访,此行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她们带来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
海兰珠时年26岁,天生丽质,风情万种。她原先嫁给林丹汗的弟弟,但现在,她的丈夫已死去。科尔沁二妃想把海兰珠再嫁到大金的皇族。
见到分别多年的姐姐,布木布泰不胜欢喜。想到姐姐无所依托的遭遇,心中充满了同情。
她希望自己的姐姐与自己一样幸福,也希望姐姐能到大金帮助自己。
于是,布木布泰找到了哲哲,两人商量:就像当年哲哲想要布木布泰帮助自己一样,她们希望海兰珠能嫁给皇太极。这样,海兰珠便可以加入她们的行列,互相照应。
皇太极虽然敬重哲哲,喜欢布木布泰,但海兰珠给他的却是一种新奇的感觉。
他自己都无法判断这种奇怪的感觉,令自己的心怦然而动。皇太极深深地爱上了海兰珠,海兰珠也深深地爱上皇太极。
这份爱情本是非常美好的,也是在哲哲与布木布泰全力操作下促成的。可是,爱情有时候又是自私的。
布木布泰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不再有往日的忧郁,心中万分高兴。但她不会想到,她们亲姊妹之间会在日后产生巨大的感情风波。
天聪九年(1635年)冬十月庚寅,皇太极发布上谕: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
以前,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这其实与我国没有任何瓜葛。我国建号满洲,统绪锦远,相传奕世。
自今以后,一切人等,只许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像以前那样随意妄称。
四月十一日,称帝大典在新建皇宫的崇政殿举行。皇太极接受“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建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
黎明时分,皇太极率诸贝勒满洲、蒙古、汉官出德盛门,到坛前,进行隆重的祭拜天地仪式。紧接着,发布上谕,正式称帝,并将此谕旨传至四海。
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见满族人纷纷仿效汉人,穿起汉族服装,有的甚至解了辫子,缠上小脚。皇太极意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下圣旨“以后再有仿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
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皇太极的举措无疑是正确的。
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强大,必须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但绝不能失去根本,把自己的优势都丧失。
这一观点布木布泰也极其赞同。从另一个角度说,布木布泰从自己的丈夫身上,学到了一位杰出政治家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下一篇的分享预告是福临的到来,在面对姐姐海兰珠受到皇太极的专宠时,孝庄又是怎么面对的呢?下回揭晓,也可以从另一面了解孝庄的性格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