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用随笔

我们选择用一个模型解释过去、预测未来,不是因为它“永恒正确”,而是因为它“当下有用”。

阿贝斯曼的《失实:为什么我们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书中提出了知识的“半衰期”,作者的测算是,物理学知识的半衰期是13.07年,经济学知识的半衰期是9.38年,数学知识的半衰期是9.17年,宗教知识的半衰期是8.76年。

可见,我们所掌握的模型是一个存量储备,在面对现实环境中的问题时,需要具备根据具体情况,对于原有知识进行乐高式重新组合、迁移、印证、修订等步骤才能变成穿过我们身体的知识,我们能够尽可能通过努力构建出无限接近客观世界的模型,绝大多数时候也是阶段性的。人类对于环境的认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太阳系到银河系,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整个过程都是在满足当下有用的前提下,与知识半衰期的博弈过程。以谦卑之心面对不确定的世界,需要我们的认知地图不停地迭代试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下有用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