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子罕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①罕:稀。
②与:相信、赞许。
孔子很少(主动)谈论功利,却相信天命、赞许仁德。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①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②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①麻冕:麻织的帽子。
②纯:黑色的丝。
③俭:用麻织帽子,比较费工,所以说改用丝织是俭。
④泰:骄纵。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①意:通“臆”,主观地揣测。
②必:绝对。
③固:固执。
④我:自以为是。
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①子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②与:参与。
③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孔子在匡地被拘围,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①太宰:官名,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人。
②纵:使,让。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9.7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①牢:孔子的学生,姓琴,名牢。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并无此人。
②试:用、任用。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任用,所以学得了一些技艺。’”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①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②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③叩:叩问、询问。
④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⑤竭:穷尽、尽力追究。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能从他所提问题的正反两头去探求,尽了我的力量来帮助他。”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①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②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孔子说:“凤凰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①齐(zī)衰(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衣:上衣。裳:下服。瞽(gǔ):盲。
②作:站起来,表示敬意。
③趋:快步走,亦表示敬意。
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