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的小人物竟有如此隐喻

        说到梁山好汉,必要从头说起,梁山好汉头把交椅便是宋江,但要想写的周全,不免会使人联想到晁盖,那既然要周全,咱们还是从最初说起吧,八百里水泊的缔造者应当是王伦。王伦是《水浒传》读者最容易忽视的小人物,因为除掉王伦才开启了所谓的梁山聚义。这样看来,王伦像是梁山的炮灰,给一百单八英雄建立起聚义基地就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但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的。一本名著不仅有耳熟能详的英雄,也有熙熙攘攘的小人物。同样是小人物,王婆、时迁、李云这样的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为什么作为梁山之主的小人物却如此卑劣不堪,稍纵即逝?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说起王伦,他是梁山结义的缔造者,虽然缺少英雄气,手下三名大将也不值一提,但他自己并不是庸碌寻常之辈。试想,如果王伦武艺平常、人品不佳、庸俗不堪,又怎能聚起七八百小喽啰?更不可能与柴进相交甚厚了,此其一也。


       其二,王伦如果真是嫉贤妒能的小人,柴进应该了解他的为人,又怎么会唆使林冲投奔于梁山?退一步讲,如果林冲真的是走投无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柴进也应当事先对林冲说明,听凭林冲自己的意愿。而柴进给林冲介绍王伦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三位好汉亦与我交厚,常寄书缄来。我今修一封书与兄长,去投那里入伙如何?”“交厚”这个词是一个肯定语气,既有一种肯定人品的意思,又有一种炫耀的感觉。举个例子:“我与某位名人较厚。”这明显是想往自己脸上贴金,抬高自己身价的感觉。柴进这样给林冲介绍,那就不仅是看得起王伦了,更有点敬仰王伦了。退一步讲,如果柴进这样介绍只是为了让林冲放心,好尽快将林冲驱离身边,免得给自己造成麻烦。那么我们从身份上考虑,柴进是握有丹书铁券的人,杀了人都没有死罪的身份,并且养着许多庄客,如此身份没有必要巴结草寇贼头。既然与草寇贼头来往密切,必是从心里敬重王伦了。由此看来,王伦不是小人物。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水浒传》写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而梁山老大哥晁盖已经不在一百单八人之列了,可以说梁山老大哥晁盖不属于梁山集团的人物,我们权且将其看做是故事的引子,是梁山聚义的引子。那么已经有个引子了,引子之前又有一个引子,王伦这个引子是不是有点多余?历史名著怎么可能会有多余的人。在我看来,王伦其实是梁山聚义的引子,是整部《水浒传》的引子。王伦,取谐音就是:“亡伦”。伦理消亡,纲常失丧是北宋社会动荡的原因,才有了各处揭竿四起,轰轰烈烈的聚义。由此而论,王伦虽然不是《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却是梁山聚义的引子所在。

       从整部书的篇幅来看,王伦的故事只有“火并王伦”这一个故事,而且是反面人物,有负面影响。从梁山发展来看,他没有对真正意义的梁山集团起到推动作用,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但是,原野觉得王伦可不是个小人物,它是梁山的基础,是后来以晁盖为核心的梁山集团的垫脚石,也是因为伦理消亡,纲常失丧的拟人化。众所周知,北宋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可以说重文轻武是北宋朝代的基本国策。因此,《水浒传》原书作者特别介绍王伦是“不及第的秀才”也是有暗指的,与道德沦丧的“亡伦”二字互为照应。所以,王伦有引子和“亡伦”两者意义,他并不是《水浒传》中的小人物。

      王伦不愿意收留林冲,在书中的原话是:林冲“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应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便了,免致后患。”我自认为这是应该的,没什么见不得人。山头是王伦的,何故要收留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人?林冲是武师、是教头,就要给他面子吗?现在的林冲可是“贼配军”,更何况已经到了王伦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便是有柴大官人的举荐信,即便是柴进与王伦较厚,那又怎样?所以,对于王伦而言,林冲是虎,虎归深山,必有后患。

      晁盖七星聚义劫取生辰纲,投奔于梁山泊朱贵处,“吴用将来历实书于朱贵听了,大喜。”取响箭往对港芦苇中射去。第二日,众人上山,“王伦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诸位读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伦也并非高傲之人,他也礼贤下士,降阶相迎。

       林冲曾与吴用交谈,吴用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着第一位与头领坐。”吴用此言,非丈夫所言。吴用为外来之客,林冲与王伦乃共事兄弟。无论如何,吴用是外人。此言一出,分明是挑拨离间。林冲从上得梁山就看不惯王伦所为,只是寄人篱下。有吴用此言,林冲顿生弑主之心,王伦焉能不死。杀王伦的时候,他又假意拦着林冲,又假意相劝。王伦死得冤啊,赚下了梁山伟业,拱手送人了。

      生活之中常常有不义之举,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如果有过就要赔上身家性命,那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人本是自私,自私本无罪。吴用正是为自己着想,才“挑拨离间”。王伦也正是为自己着想,才会嫉贤妒能。在这里似乎林冲是站在中间,并无自私之心的,但林冲弑主之举令人生畏。三国中,魏延为投降刘备,杀了自己的上司。诸葛亮要砍他的头,是因为怕他日后造反。林冲杀了王伦,投靠晁盖,那就一定忠于晁盖吗?晁盖不怕他日后造反吗?太悬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山上的小人物竟有如此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