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古诗 杜甫写新诗

如果我问你:李白的诗跟杜甫的诗有什么区别,你可能会说,李白浪漫,杜甫写实。但是熊逸却说,这不是他们最大的区别,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李白写的是古诗,而杜甫写的是新诗。哎,这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你只需要记住两件事:第一,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着唐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巅峰;第二,古体诗限制很少,这是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的一大助力。

(1)格律

昨天留下的问题是:李白写诗,为什么可以提笔就来呢?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杜甫是同等的天才,为什么就慢得多呢?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请你看两首诗。你不用去注意诗的内容,只需要注意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第一首是: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

长条一赋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

我在河南离别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封酒。

再看第二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一首是李白的《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第二首尽人皆知,是杜甫的《蜀相》。两首都是七言诗,也就是以七个字为一句,再来数数句子,都是八句。形式上看,貌似看不出区别。但实际上,它们分别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简单讲,第一首是古诗,第二首是新诗。

严格来讲,第一首属于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或旧体诗,再细分一步的话,属于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因为唐朝以前的人就用这种形式写诗。每句七个字,这是必须的,但到底写八句还是更多,这倒无所谓。第二首诗属于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近”也好,“今”也好,都是相对于“古”来说的,表明它是“当代”新兴的诗歌体裁,是古代没有的。这种体裁到底新在哪里呢, 首先,新在格律上,其次,新在谋篇布局的结构上 。格律是它最重要、最醒目的特色,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格律诗,简称律诗。如果一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就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果在八句以上,就叫七言排律。如果你看过《唐诗三百首》,也许还记得这本书就是按照诗歌体裁来分类的,分成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

近体诗特别重视格律。所谓格律,顾名思义,就是格式和音律。格式很简单,每句七个字,这就属于格式。音律要复杂一些,古人把汉字的音调分为平、仄两类,凡是平直的发音,比如“啊——”,还有向上扬的发音,比如“谁”,都叫平声字,凡是往下压的发音,比如“我”、“去”,都叫仄声字。唐朝人的口音当然和今天的普通话不一样,他们的四声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四声,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清晰的平仄概念,就可以有意识地来调整诗歌的音色美了。简单讲,就是让诗歌读起来更好听。

最核心的平仄规则就是:平声字和仄声字要有交替,有错落,这样的话,诗歌读起来就会特别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所谓抑扬顿挫,“抑”就是仄声,“扬”就是平声。英文诗里有所谓抑扬格、扬抑格等等,英文虽然没有声调,但有重音和轻音,所以用重音和轻音的关系来形成平仄关系。

有了平仄,才有对仗。所以写对联不但要有字义上的对应,还要有平仄关系上的对应。七言律诗的八句话,本质上就是四个对联,所以近体诗常常用“联”来做句子的单位。四个对联,依次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和尾联虽然平仄必须有对应关系,但语意可以不对仗,而颔联和颈联必须从平仄到语意都构成严格的对仗关系。所以,哪怕你还没有理解好平仄,也可以仅仅从上面两首诗的颔联、颈联的语意关系上判断出谁是古体诗,谁是近体诗。“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显然不是一个对联,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至少你能看出来“三顾”对“两朝”,“天下计”对“老臣心”,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对仗关系。如果你从这里想到了前两周讲过的《昭明文选》,想到了骈文,那么恭喜你, 骈文正是近体诗的一大渊源,对平仄的认识也正是从南朝,尤其是齐、梁两代发展来的。

比起近体诗,古体诗几乎可以说是自由体,格律限制非常少,想多写几句就多写几句,在七言里边穿插一点三言、五言、九言、十言,都行,想换韵就换韵,平仄只在韵脚的地方才需要留意一下。

唐代诗坛,虽然李白、杜甫并列为两大高峰,其实李白的最高成就在古体诗,杜甫的最高成就在近体诗。古体诗自由散漫,特别适合李白的性格。也正是这种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体裁,才能让他“斗酒诗百篇”、“敏捷诗千首”。如果改写近体诗,即便有更高的才华,也不可能写得这么敏捷。曹植“七步成诗”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让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七律,任凭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做得到。

李白年轻的时候倒也认真学过近体诗的写法,但这种体裁毕竟太不合乎他的性情,所以在写诗越纯熟之后,写得也就越随性了。

唐代科举要考写诗,虽然不要求严格意义上的近体诗,但既然是考试,总会有标准化的倾向,对诗的长度、字数等等都有严格规定,很不适合李白这种天马行空的诗人。但杜甫不一样,他可是老老实实去参加了考试的。

(2)情人

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最后轻松一下,讲讲李白的情人。你从今天的第一首诗里应该注意到“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然后一直在疑惑着李白的情人究竟是谁?很遗憾,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日独坐寄郑明府》,诗里所谓“情人”就是这位郑明府,一位姓郑的男性朋友。当时的“情人”就是有这种涵义,我们不要误会了。

李白倒也真的有过今天意义上的情人。那是在他丧偶之后,先是和一个女人在一起,被甩了,然后又发生了另一段男女关系。你也许以为李白这样的风流才子应该很有女人缘,其实不是。李白过得很郁闷,被女人嫌弃。后来终于来了好消息,皇帝召他进京,他终于扬眉吐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又是杀鸡,又是高歌,还取出新酿好的酒来想要“自慰”,自我宽慰,觉得可算时来运转了。家里的蠢女人一直小看自己,嫌自己没出息,呸,我现在就出息一回给她看看。全诗大略就是这些意思, 我们都背得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名句,但很多人不知道,这话原本是跟家里女人赌气说的。

李白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最后还有一个小细节想说。最早编辑李白诗歌的人里,有一位李阳冰,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这个名字。我在讲《孟子》的那一周提到有一位县令求雨,威胁城隍说不下雨就拆掉城隍庙,那位县令就是李阳冰。他是李白的远房叔父,是李白去世之前最后投奔的一位亲人。

最后复习一下:今天讲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你只需要记住两件事:第一,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着唐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巅峰;第二,古体诗限制很少,这是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的一大助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白写古诗 杜甫写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