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不被重视?你在老板眼里的“职场人设”,决定了你的前途

作者:洋松果职场说
文章总计3600字,阅读时间5分钟

目录:
一、从“明星人设”,聊一聊我们都具备的“职场人设”
二、职场人设背后的动机,正确的理解职场人设
三、走出职场人设误区,建立个人品牌,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前段时间和一个老家在单位上班的同学聊天,听说我平时爱写点职场文字,忍不住跟我吐槽她领导的两面做派。领导每天一上班就冲着下属一顿安排和指责,把所有的工作和责任推的干干净净,然后就过去跟着大领导鞍前马后的,表现的主动积极,极为负责。她很苦恼,怎么可以人前人后差别这么大呢?

其实没那么复杂,也别那么认真。生活中太司空见惯了,她领导只是在扮演不同的人设角色而已。

一、从“明星人设”,聊一聊我们都具备的“职场人设”

最新一期《圆桌派》,请来了编剧汪海林,依旧是窦文涛、蒋方舟和马爷坐镇。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设。

汪海林说:娱乐圈相当一部分传闻是真实的,但真实的未必是真相。在资本的推动下,大家对明星越来越严苛,也就看到越来越多人设崩塌的案例。实际上很多明星的人设背后有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形成了完成的产业链条,甚至连结婚和离婚都受到资本方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明星人设的崩塌,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家越来越熟悉一些套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挖掘、放大,最终狐狸尾巴藏不住了,导致人设崩塌

“学霸风波、抽烟事件、扎堆离婚”,大部分明星在荧光灯下的人设,尤其是苦心经营的人设崩塌之后,被消费完之后,会带来一连串的负面效应。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明星是一个职业,具有一个职业所需要的基本属性。相比来说,我们作为职场人,也都有自己的“人设”。或者可以理解为标签、定位、个人品牌等

刚毕业的时候,有一些工作需要和外地同事协作。因为年纪小,为了让自己有成熟专业的形象,在沟通的时候,基本都尽可能的让每一段话、每个结论都逻辑清楚、专业可靠。
半年之后当外地同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大吃一惊:平时跟你聊天的感觉很成熟靠谱,以为你都30多岁了,没想到这么年轻。

这其实就是我当时主动营造的“职场人设”。

职场人设,简单来说是一个人在职场中对他人眼中形象的设定。从“无意识”人设到“有意识”人设,是每个人在职场中需要经历的阶段。

我们的同事从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交流就会对我们有一个初步印象:“自信”、“靠谱”、“成熟”、“外形优势”、“专业能力强”、“不细心”、“情绪管理能力差”、“外向善沟通”等等,在不断的交流中,我们的某些特点会被不断的加强,逐渐形成一个丰满立体的任务形象,也就是我们的人设

人设不是洪水猛兽,能够正确认识的话,正向的职场人设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职场人设背后的动机,正确的理解职场人设

最近和一个朋友见面时,发现他的穿衣风格和以前的“程序员风”大相径庭。衣着正式而又得体,也都是轻奢的品牌。
问起来才知道:他上头空降了一个领导,之前多年的500强外企背景,为人严肃认真。朋友为了快速建立好印象,得到信任,提前购置了几套衣服,也一改之前吊儿郎当的工作风格,还真的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他说起来洋洋得意,直夸自己够机灵。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善用“职场人设”技巧的例子。

除了基层员工,我们所熟知的大佬,都有自己的人设,一旦面临商业冲突,也都需要承担人设崩塌的风险。

京东老板刘强东把员工当做兄弟,为基层谋了很多的福利。顺丰老板王卫在上市的时候,把被客户扇耳光的员工带到敲钟现场。曹德旺有一个员工家属生病,他花了200万给员工看病。

最初人设的建立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当我们意识到“职场人设”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或者苦恼时,便可以去主动的改善或者利用,以便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有竞争力、话语权和高效。

动机1、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增加辨识度

职场人设有很多情况,是为了自己的目的特意营造的。

一次团队聚餐的时候,新来的女生,为了让领导对她有印象。频频向领导敬酒,游戏也玩得很开,最后和领导跳舞的时候直接劈了个叉,惊呆所有同事。虽然这未必是个正面案例,但在职场中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特劳特在《定位》中提到:让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定位理论除了适用于商品、品牌、企业,也适用于在职场中的我们。

如果你的人设是PPT达人,那别人在PPT方面有问题,肯定来请教你。如果你是跑步达人,身边有朋友想跑步的时候,也都会来请教你。如果你精通某个理论、或者在某个行业有专有的经验,那你在职场中优势会更加凸显。

如果你是在团队中第一个建立这种人设的人,会更加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动机2、为了顺应生存法则,做利己主义者

职场中有一句话,话糙理不糙: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

每个人在脸上都有一个面具,不让人轻易看透,也不会只扮演单一的角色。当主管的时候,当经理的时候,当总监的时候,在团队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在他人眼里要呈现的样子,都是截然不同的。

人设需要运作,职场不谈绝对公平。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善于调整自己的人设。

这也是职场的生存法则,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状态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改变。

3、为了更高效的工作,用好杠杆率

我们的工作岗位职责,实际上也是一种人设。

因为我们无法在段时间内了解一个人,有了人设,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协作。

滴滴有一个传统,喜欢创建FT小组(Feature Team),对于一个新成立的项目,把项目相关的人员建立一个虚拟小组,每个人可能参加了N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人设,各司其职,高效协作。有点类似于稻盛和夫京瓷公司的阿米巴模式。

如果在职场上有几个突出的人设,就可以更加快速的参与到其他重要项目中,让自己快速升值。

三、走出职场人设误区,建立个人品牌,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马伊琍在《圆桌派》中谈到和陈道明老师一起演《我的前半生》的时候,发现陈道明哪怕没有戏要准备,也会在一旁静静地站着看,一句话不说,一看看好久。马伊琍因为好奇问起来的时候,陈道明老师说:希望跟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应该怎么演戏,看看自己还可以做哪些调整和改变。

人设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商业环境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

如果不是像陈道明老师这种自带强大能量,不用为商业太多弯腰的人。我们普通职场人是需要通过商业化运作达到最大价值的,或者把职场人设换个时髦的词:个人品牌。

只是个人品牌以前更多在自媒体圈或者自由职业者身上,对于普通的职场人士,也需要去建立自己的人设,也即是自己的品牌。

再举一个老同事阿文的例子,从一个PPT设计爱好者,到年入百万的90后,聪明+努力的背后,也是个人品牌极致化运作的表现。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本职工作是大部分收入来源,未必要做到那么深入,但学会了建立高杠杆的“职场人设”,会是很好的价值扩大的动力来源。

建立个人“职场人设”,有几个步骤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1、先定目标:结合自己的性格和优势,清晰定位自己的个人品牌

举例来说,长的好看是一个很棒的人设,但有时候容易被冠以花瓶的误解。如果想让大部分人认可你,且愿意跟你交流,需要有更多涵养以及专业能力的支撑。

职场人设,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和专业优势,对自己做一个清晰且合理的定位。

而且这个定位需要能突出你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比如你是营销岗位上最会演讲的,技术宅男中最会写作的,活动策划中最懂设计的。

要能自己认清这个特点,并围绕这个特点不断进行夯实和打磨,使之成为你最有价值的护城河。

2、再定标准:向该领域内牛人看齐,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之后,学会向业内的牛人学习。

他们对自己的标准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有哪些好的习惯让自己有了这样的人设。

把这些牛人当做自己的榜样,研究他们,向他们学习,是快速成长很好的方法。

3、坚持行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快速的学习和实践,持续深耕,建立口碑

有了目标和标准,是运作好人设的第一步。


要能把人设打造成足够深且可以不断拓宽的护城河,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个人知识体系,通过坚持思考和实践,夯实认知。并通过写作或分享的方式,把自己的见解传播出去,建立口碑。

当你在圈子里有了自己的声量之后,人设的框架也就逐渐搭建起来了,接下来需要继续深耕,与圈子内的人交流,并把能量反哺到职场中,实现价值的变现。

4、参考原则:在不同阶段,建立不同的人设

人设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在职场的不同阶段,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以及岗位需求,建立不同的人设倾向。

比如秋叶老师,在最开始以PPT大牛的身份出现,后来不断拓宽自己的领域。营销专家、知识管理、个人品牌等等,在不同阶段切换到不同的人设上。

5、保持回顾:好的人设,不会轻易崩塌

人设之所以崩塌,是因为想取巧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如果建立的是正面的、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人设,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好的职场人设会不断给自己加分,也不会轻易崩塌。

四、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来自于同事的一个吐槽。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中都有一个人设,好的或者坏的、有利的或者有弊的。

职场人设的出现,来源于职场商业环境中,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但同时我们也要守住本心,虚伪的人设是早晚崩塌而且不受尊重的,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去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去做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中不被重视?你在老板眼里的“职场人设”,决定了你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