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受:契诃夫笔下的生态环境呼吁——读契诃夫《牧笛》有感

图片发自App

              契诃夫笔下的生态环境呼吁

                  ——读契诃夫《牧笛》有感 

                      岳彦妤

      从小学课本中印象深刻《凡卡》开始,契诃夫这个名字就植入我的脑海,一直很想系统的读读他的短篇小说集,这个寒假在旅行的间隙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契诃夫不愧为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从第一篇小说开始我就感觉停不下来,短小精悍,针砭时弊,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每一篇都发人深省,直击心灵。整本书读完着实佩服身兼医生和作家的,有多种风格的契诃夫。读《牧笛》那天正好人生第一次到沙漠旅行,虽然惊险刺激欢乐无限,但回到酒店房间后满身的沙、晒肿的脸和相机画面中鲁卜哈利沙漠苍凉的景色和偶见娇小有毒的沙漠西瓜,似乎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植物被丰富的南方人对《牧笛》文中的生态危机警告感同身受。在全球掀起环境保护的今天再反观1887的契诃夫,不禁赞叹作者的远见卓识。

      在作者的写作中,观察社会问题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的劫难。在小说《牧笛》中契诃夫向我们展示了欧洲工业化初期已经出现的生态灾难的征兆。修铁路就需要枕木,就需要砍树。俄罗斯森林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难,随之而来的,是河流枯竭、鸟兽绝迹。契诃夫用朴实的文字,写一个田庄管家和一个会吹牧笛的老牧人在树林里的相遇,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树木少了,河水小了,鸟兽不见了。小说最后以悲凉的牧笛声终结:“当牧笛的最高音颤抖地在天空中飘过,宛如一个哭泣着的人的悲鸣,他(即田庄管家)感到无比的痛苦,也为大自然的无序感到委屈。”

    《牧笛》这篇标志性的作品,是最早通过文学作品发出了生态危机的警告,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呼唤:一株衰败的芦苇还带着绿色和水汁,它垂向地面,好像生怕有人用脚踩到它。当田野昏暗下来,土地变得又脏又冷,呜咽着的柳树也似乎更加忧伤,泪珠顺着枝干往下滴落,这是便使人感觉到那个不不幸的,无法逃脱的时刻就要降临。只有大雁在飞离这共同的灾难,就是他们也生怕自己幸福的心绪会侮辱这凄苦的大地,便把低沉的哀歌飘向了天际。字里行间我能深深体会到作者对生态破环的痛心。契诃夫一生致力于植物造林的实际行动,更诠释了他保护环境的决心。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十几卷文学著作,还有一片他亲手种植的绿色树林,更有生态环境理念与呼吁。

      在西昌邛海湿地公园的岸边木凳上,我再次翻看了《牧笛》,吹着湿润的湖风,听着“欧,欧,欧……”的海鸥叫,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不禁感叹这两年国家生态保护的成效,以前的公园游览区域虽然减少了,大片的湿地作为水源地保护的起来,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游览的兴致,这也正是生态保护持续发展的一角。对比书中描述的环境,对于生在一个生态环境保护达成共识的今天而深感庆幸。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感受:契诃夫笔下的生态环境呼吁——读契诃夫《牧笛》有感)